某史学家写道:“我国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
一心一意在血泊和瓦砾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这里写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解放战争 |
C.五四运动 | D.抗日战争 |
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
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 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 |
C.宣扬俗权至上增进民族意识 | 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念 |
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文饰)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据此判断,该言论体现的观点属于()
A.道家 | B.儒家 | C.法家 | D.墨家 |
明代画家徐渭主张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他的画,用笔放纵,设墨酣畅。他甚至把水墨倒在纸上,随着散化之形而作勾勒。这表明徐渭深受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
A.“人伦者,天理也” | B.“存天理,灭人欲” |
C.“心外无物” | D.“理”、“欲”统一 |
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
《明史》记载:“帝(明太祖)尝览《孟子》,……谓:‘非臣子所宜言。’议罢其配享。……卒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云。”导致明太祖“孟怒”的原因是()
A.明太祖出身低微,孟子依附权势 |
B.明太祖加强皇权专制,孟子讲求民本 |
C.明太祖崇尚法家学说,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 |
D.明太祖是统治阶级代表,孟子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