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国”改写为“囻”。
 ——宋军《申报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1分)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材料二 (民国初年)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一重要成果?(2分)
 材料三 “中国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3)上述引文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该文献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2分)
( 14分)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两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帝国国会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
 请回答: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四国的政治文献,按照顺序写出四国政治文献的名称。(4分)
 (2)以上材料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或政治体制)的哪四种具体类型?
 (3)从国家元首产生上看,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不同?(4分)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资本主义代议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分)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影响深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二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三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古代雅典对军国大事决策方式的特点如何?(4分)
 (2)归纳材料二中所说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4分)
 (3)依据材料三中“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 请说明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的最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2分)并简要说明希腊政治文明特殊的原因?2分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若,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材料三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的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朝政治制度大变动是指什么?唐朝为加强君权又有什么变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朱子语类》中所说的“一切收了”在宋朝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太祖、清王朝的雍正皇帝为加强君主权力,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简述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国民决心通过正式选出的国会中的代表而行动,为了我们和我们的子孙,确保与各国人民合作而取得的成果和自由带给我们全国的恩惠,消除因政府的行为而再次发生的战祸,兹宣布主权属于国民,并制定本宪法。国政源于国民的严肃信托,其权威来自国民,其权力由国民的代表行使,其福利由国民享受。
 日本国民期望持久的和平,深知支配人类相互关系的崇高理想,信赖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公正与信义,决心保持我们的安全与生存。我们希望在努力维护和平,从地球上永远消灭专制与隶属、压迫与偏见的国际社会中,占有光荣的地位。
 我们相信,任何国家都不得只顾本国而不顾他国,政治道德的法则是普遍的法则,遵守这一法则是维持本国主权并欲同他国建立对等关系的各国的责任。
 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1946年(昭和21年)11月《日本国宪法》
 材料二自日本现行宪法颁布之日开始,护宪派与修宪派之间的较量和斗争从未中断。修改宪法,为日本成为政治、军事大国扫清“障碍”,一直是日本新保守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的奋斗目标。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随看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日本曾掀起三次修宪风潮。但由于护宪派的有力牵制和日本民众的坚决反对,保守政党的修宪企图才未能得以实现。
 —— 李文《日本修宪及其对亚太政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宪法体现的原则及产生的时代背景。(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修宪热出现的原因及企图。(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