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不然,籍何以至此 | B.大王来何操 |
| C.姜氏何厌之有 | D.古之人不余欺也 |
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 B.匡衡勤学而无烛 |
|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 D.学而时习之 |
对下列各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 B.天若有情天亦老吾翁既若翁 |
| C.若毒之乎?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 |
| D.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下列句中加点的“焉”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几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
|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太史公自序》 |
| C.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 |
| D.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高祖本纪》 |
下列句中加点的“焉”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几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刺客列传》 |
| B.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项羽本纪》 |
| C.公子纠死,管仲囚焉《管仲列传》 |
| D.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
下列句中加点“何”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小子何敢让焉(《太史公自序》)
| A.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自序》) |
| B.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羽本纪》) |
| C.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高祖本纪》) |
| D.髡曰:“何敢!”(《滑稽列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