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滋味
①“生活过得没有滋味……”
②确实,常常听得人抱怨,生活就像一部放映了千百回、老得泛黄的电影。乏味、单调、重复,成天就是上班、下班、买菜、做饭、睡觉、看电视,没有一点新鲜玩意儿。
③一日,闲极无聊翻看杂志,很快被一则小故事吸引了:一位小女孩随妈妈赶集,在商店的橱窗里她看见了一件美丽的羊毛披肩。“妈妈的生日就要到了,要是能送给妈妈多好啊!”小女孩偷偷溜到商店,她想用自己最珍爱的项链换披肩。不,孩子,老板摇摇头,你的项链最多值5块钱,而披肩却要40块钱。小女孩急了,她恳求老板千万留着披肩,她一定会再找些东西来换的,接下来的一个月小女孩非常忙碌,她常常背着母亲藏匿一些东西,有时还独自一人去沙漠。又到了赶集的日子,小女孩骄傲地递给老板一坛野蜂蜜,说:“若不够,我下次再带些来。”老板一眼就看见她那双被蜜蜂蜇得伤痕累累的胳膊,沉吟了一会儿,遗憾地说:“真抱歉,披肩已经卖出去了。”小女孩一下呆住了,风暴般的愤怒和忧伤充斥了她的心。她没有哭,一言不发地回到了家。“孩子,桌上有你一个包裹。”母亲招呼她。小女孩打开包裹一看,正是那条披肩!里面还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有一颗纯洁的心,孩子,这是你给母亲的礼物,也是我给你的一份礼物。祝你快乐。”
④这是一个多么美丽而温馨的故事,美丽得让人妒嫉,为什么上帝不为我安排如此美妙的经历?
⑤或许是嫉妒而生出“恶念”吧,心中琢磨,a.如果她没有忍着蜜蜂蜇刺的疼痛去采蜂蜜,b.如果小女孩只是漠然地走过橱窗没有注意到那条美丽的披肩,c.如果她没有想起母亲的生日,没有萌生出让母亲喜说的愿望,那么,这个美丽的故事还会发生吗?
⑥看来,不是上帝做了巧妙的安排,而是小女孩以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演绎出了这么一段美妙的经历。
⑦现在再来看看我们所谓无聊而单调的生活罢。我们每天急匆匆赶着上班、下班,从来也没时间关注一下街边的橱窗;我们每天与左邻右舍擦肩而过,只是简单地点点头,从来没心情停下来好好聊一聊;我们漠然地看着雨地里狼狈奔跑的路人想不起和他共享自己的雨伞;我们漠然地看着树上苹果坠地,从来不愿费脑子去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是的,我们每天目的明确、心无旁骛地忙碌着,上班、下班、买菜、做饭、看电视、睡觉,除了这些以外,我们还关注过什么?我们还思考过什么?我们还参与过什么?我们还付出过多少爱心?我们不得不痛苦地承认,不是生活太单调、太乏味,而是生活中的人太麻木、太冷漠、太机械、太刻板、太怠惰……
⑧生活真的像是一幕没有脚本的话剧,一个单调的演员,在几十年的生命历程中永远只是重复着上班、下班、吃饭、睡觉的老调;而一个优秀的演员,他总是充满爱心去关注,充满热情去感受,充满激情去参与,充满智慧去思索,勇敢无畏去冒险,坚持不懈去奋斗。
⑨试试看,再看见雨中狂奔的路人,递上一把雨伞,或许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就会由此发生;再遇见面熟而陌生的邻居停下来好好聊一聊,或许就会聊出一个新的事业;再经过橱窗,想一想年迈的老母亲,或许你会带给她一个终生难忘的惊喜……
⑩生活过得没有滋味?再想一想,还是我们自己没有滋味?
1、请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藏匿( ) 怠惰( ) 蜇( ) 心无旁骛( )
2、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两种描写方法,请你合理想像,将她此时的心理活动描绘出来。(50字左右)
3、第⑤段中划线部分的语序有错误,请排列正确的顺序(只写序号)并说明理由。
正确语序:
理由:
4、第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执着”、“爱心”、“努力”、“诚心”从文中漏掉了,请按序将它们填到文中横线上。
5、文中的小女孩为什么会有如此美丽的经历?请用原文回答。
选做题(1)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9分)
施主才应该感谢
主持镰仓圆觉寺的诚拙大师,深感目前用来教学的地方太狭小,不能满足各地前来求学者的要求,因此想谋求更大的场所。江户的富商梅津听诚拙大师提起此事,便决定捐献五百两黄金,建一座较为宽敞的讲堂。
一天,他亲自带着这笔捐款送到诚拙大师的手里,大师一边接钱,一边随口说道:“好罢,我接受。”
梅津虽将一袋黄金交给了诚拙,但对大师这种态度十分不满。三两黄金足够一个人过一年舒服日子,而他捐了五百两黄金,却连一个“谢”字也没有得到。梅津不由得提示说:“大师,那只袋里装的是五百两黄金啊!”
诚拙依旧平谈地回答:“数字你已对我说过了。”
梅津被大师的平淡激恼了,愤愤地说:“即使我是个富翁,五百两黄金对我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呀!”
诚拙大师听后淡淡一笑,问:“梅津先生,因此你要我向你致谢是吗?”
梅津脱口而出:“那当然了。”
诚拙不由得板起面孔,说:“我为什么应该感谢?施主才应该感谢!为什么说“施主才应该感谢”呢?请分三点作答。 (6分)
请根据阅读这则材料的启示,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应该秉持怎样的慈善心?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2分)
乡村散板
许俊文
①这几年,我发觉自己是越来越离不开乡村了,过三五个月,总要去老家豆村小住;有时去南京、上海一带办个事,中途也要从滁州下车回豆村看看。其实很多时候也仅仅是看看。不看,心里总觉得欠缺一点什么似的。
②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吧,我对二十四节气也越来越在意了。对,在意。春夏的几个节气感觉还好些,秋天就不同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霜降,像坐滑梯似的,止都止不住;况且它们的手一个比一个凉,表情也一个比一个冷漠、生硬,但又不得不跟着它们一步步地往岁月深处去,哪怕后退半步也是不可能的。走着走着,一场铺天盖地的白霜便突然降临了。
③其实,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突然的。但我们还是喜欢用“突然”来表述那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比如风,它来的时候也是有路数的。如果站在田野的高处,哪怕一个小小的坟包也行,就不难发现远处的那些亭亭玉立的玉米、高粱,开始悠悠地摇曳起来,一起一伏的,形似一个水波的巨弧,慢慢地推过来,推过来,经过身边时,嗖的一声,就蹿过去了。节气也是如此。就说惊蛰吧,也不是陡然的一声响雷这么简单。据我多年的观察,惊蛰也有着怀柔的一面,在它到来之前,常常会有几个暄透的好日头,笑容可掬的样子,把藏匿于瓦砾、枯草里星星点点的残雪悄悄消融掉,再把僵硬的泥土弄得酥软了,然后才是一记重雷。
④乡村就有这么个好处,它使你觉得这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根有脉、有因有果的,不是一味地胡来。不像我们人,只要心血一来潮,就会轻举妄动,结果做出许多蠢事,然后再慢慢地反思、修正。比如霜降,它的威严是由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一点一点铺垫起来的,只有当这些“法律程序”走完了之后,它才冷下面孔说“不”。而它一旦说“不”时,就是铁板钉钉的事了。节气就是这样有规矩,也守规矩,该冷的时候冷,该热的时候热,该立的立,该废的废。然而冷与热,立与废,都使你心服口服。
⑤不知你留意过没有,霜降之夜总是出奇地静,有月没有月都是一样的静。是那种旷世的大静。一切生灵都缄默不语,就连絮絮叨叨的风婆子也闭上了嘴巴。是的,大地是该静一静了,天空是该静一静了,草木、庄稼和一切生灵也该静一静了。伫立在霜降之夜无涯的寂静里,呼吸着清冽的空气,我们不难从这大静大美之中,隐隐感悟到天道的伟大。
⑥这使我想起一桩往事。那是政治闹猛的年代,我和祖父在豆青河畔看管生产队里窖藏的红薯,霜降那天晚上,我半夜起来解溲时吓了一跳,乖乖,满地的银霜!当我咝咝呵呵重新回到窝棚里,祖父自言自语地说,落霜了。说着抓起那把小酒壶晃了晃,脖子一仰喝个透干,然后醉眼蒙眬地看着我,诡秘地笑笑,说,豆子,爷爷考考你,你说这世上谁最伟大?我不假思索地指指自己的胸前,平时那里总是缀着一枚领袖的像章。祖父摇摇头,小声说出“时令”二字。我一时没听明白,感到祖父的话有些不可思议。而他显然也没有让我彻底明白的意思,他说睡吧,到了我这把岁数你就会明白的。
⑦祖父对时令是敬若神明的,他常常因为播种的时间问题与生产队长发生争执,每次他总会说,二十四节气虽然不会张口说话,但它心里比什么都清楚,人是糊弄不了它的。不信你瞧瞧!
⑧祖父后来是不是霜降走的,我已经记不清了,但他跟所有的人一样,的确是在该走的时候走的,连一声叹息也没有留下。如今他的坟茔就匍匐在豆青山的荒草丛中,好安静啊。请赏析下列句子加点字的妙处
(1)嗖的一声,就蹿过去了。
(2)诡秘地笑笑。请赏析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文章写到了关于祖父的哪几件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时令”的伟大,请联系全文概括“时令”伟大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
①不同的文化人格,在社会上被接受的程度很不一样。
②正是这种不一样,决定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素质。
③一般说来,在我们中国,最容易接受的,是慷慨英雄型的文化人格。
④这种文化人格,以金戈铁马为背景,以政治名义为号召,以万民观瞻为前提,以惊险故事为外形,总是特别具有可讲述性和可鼓动性。正因为这样,这种文化人格又最容易被民众的口味所改造,而民众的口味又总是偏向于夸张化和漫画化的。例如我们最熟悉的三国人物,刘、关、张的人格大抵被夸张了其间的道义色彩而接近于圣,曹操的人格大抵被夸张了其间的邪恶成分而接近于魔,诸葛亮的人格大抵被夸张了其间的智谋成分而接近于妖。
⑤中国民众最感到陌生的,是游戏反叛型的文化人格。
⑥魏晋名士对于三国群雄,是一种反叛性的脱离。这种脱离,并不是敌对。敌对看似势不两立,其实大多发生在同一个“语法系统”之内,就像同一盘棋中的黑白两方。魏晋名士则完全离开了棋盘,他们虽然离三国故事的时间很近,但对那里的血火情仇已经毫无兴趣。开始,他们是迫于当时司马氏残酷的专制极权采取“佯谬”的方式来自保,但是这种“佯谬”一旦开始就进入了自己的逻辑。不再去问社会功利,不再去问世俗目光,不再去问礼教规范,不再去问文坛褒贬。如此几度不问,等于是几度隔离,他们在宁静和孤独中发现了独立精神活动的快感。
⑦我发觉即使是今天的文化学术界,对于魏晋名士的评价也往往包含着很大的误解。例如,肯定他们的,大多着眼于他们“对严酷社会环境的侧面反抗”。其实,他们注重的是精神主体,对社会环境真的不太在意,更不会用权谋思维来选择正面反抗还是侧面反抗。否定他们的,总是说他们“清谈误国”。其实,精神文化领域的最高标准永远不应该是实用主义,这些文人的谈论虽然无助于具体社会问题的解决,却把中国文化的形而上部位打通了,就像打通了仙窟云路。一种大文化,不能永远匍匐在“立竿见影”的泥土上。
⑧以魏晋名士为代表的游戏反叛型文化人格,直到今天还常常能够见到现代化身。每当文化观念严重滞后的历史时刻,一些人出现了,他们绝不和种种陈旧观念辩论,也不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或反抗者的形象,而只是在社会一角专注地做着自己的事,唱着奇奇怪怪的歌,写着奇奇怪怪的诗,穿着奇奇怪怪的服装,说着奇奇怪怪的话。他们既不正统,也不流行。当流行的风潮撷取他们的局部创造而风靡世间的时候,他们又走向了孤独的小路。随着年岁的增长,家庭的建立,他们迟早会告别这种生态,但他们一定不会后悔,因为正是那些奇奇怪怪的岁月,使他们成了文化转型的里程碑。
⑨当然这里也会滋生某种虚假。一些既没有反叛精神又没有游戏意识的平庸文人常常会用一些故作艰深的空谈,来冒充魏晋名士的后裔,或换称现代主义的精英,而且队伍正日见扩大。要识破这些人并不难,因为什么都可以伪造,却很难伪造人格。魏晋名士再奇特,他们的文化人格还是强大而响亮的。
(选自《新华文摘(精华本》,)对“慷慨英雄型的文化人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慷慨英雄型的文化人格”总是出现在金戈铁马的背景之下以及惊险的故事之中为外形,受到万民的景仰,极具可讲述性和可鼓动性。。 |
B.这种文化人格最容易被民众的口味所改造。三国人物,刘、关、张的人格接近于圣的人格,大抵就是民间口味“夸张化”的结果。 |
C.一般说来,在我们中国,最容易接受的,是“慷慨英雄型的文化人格”,这种接受的程度决定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素质。 |
D.中国民众对“游戏反叛型的文化人格”最感陌生。相形之下,“慷慨英雄型的文化人格”有更好的群众基础,更具文化价值。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民众对“游戏反叛型的文化人格”感到陌生,这种文化人格最终将被“慷慨英雄型的文化人格”完全取代。 |
B.魏晋名士对于三国群雄反叛性的脱离不是敌对。敌对都发生在同一个“语法系统”内,而魏晋名士则完全离开了这一系统。 |
C.科学研究发现,即使是今天的文化学术界,对于魏晋名士的肯定和否定的评价都包含着很大的误解。 |
D.今天我们可以依靠“文化人格是否强大而响亮”来辨别出一些文人是真的魏晋名士的后裔还是“故作艰深空谈”的假名士。 |
.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游戏反叛型文化人格”的具体表现。(6分)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方阳光
⑴四合房是一种闭锁式的建筑,四面房屋的门窗都朝着天井。从外面看,厚墙高檐密不通风。我是在这样关防严密的“碉堡”里出生的。这碉堡用青砖砌成,黑瓦盖顶,灰砖铺地,墙壁、窗棂、门板,没有一点儿鲜艳的颜色。即使天气晴朗,室内的角落里也黯淡阴冷。
⑵四合房的主房,门窗向南。中午的阳光越过南房,倾泻下来,泼在主房的墙上。开在这面墙上的窗子,用一层棉纸糊得严丝合缝,阳光只能从房门伸进来,照门框的形状,在方砖上画出一片长方形。这是一片光明温暖的租界,像一块发亮的地毯。
⑶然后,一只用麦秆编成的坐墩,摆在阳光里。一双矜持的小脚,走进阳光,脚边出现了她的针线筐;一只狸猫,跳上她的膝盖。然后,一个男孩蹲在膝前,玩弄针线筐里的古铜顶针。这就是我和我的母亲。
⑷如果有人问母亲:你最喜欢什么?她的答复,八成是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我清楚记得一股暖流缓缓充进我的棉衣,我的毛孔张开,承受热絮的轻烫。血液把这种快乐传遍内脏,最后在脸颊上留下红润。
⑸在那一方阳光里,我持一本《三国演义》或《精忠说岳》,念给母亲听。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兴趣仿佛并不在乎重温那些早已熟知的故事。每逢故事告一段落,我替母亲把绣线穿进针孔,让她的眼睛休息一下。大概是暖流作怪,母亲嚷着:“我的头皮好痒!”我就攀着她的肩膀,向她的发根里找虱子,找白头发。
⑹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冬天,母亲也总要抱怨她的脚痛。
⑺她的脚是冻伤的。做媳妇的时候,住在阴暗的南房里,整年劳作。寒凛凛的水气,从地下冒上来,首先侵害她的脚,使之永远冰冷。冬天乍到,她的脚面和脚跟立即有了反应:看得见的,是肌肉变色、浮肿;看不见的,是隐隐刺骨的疼痛。
⑻分了家,有自己的主房,可是年年脚痛依然。在那一方阳光里,母亲是侧坐的,她为了让一半阳光给我,把自己的半个身子放在阴影里。左足的伤害没有复原,右足受到的摧残反而加重了。母亲不时皱起眉头,咬一咬牙。尽管只是身体轻轻地震动,不论我在做什么,那猫睡得多甜,我们都能感觉出来。
⑼“妈,我把你的座位搬到另一边来好不好?让右脚也多晒一点太阳。”我站起来,推她的肩。母亲低头含笑,摇摇头。
⑽座位终于搬到对面去了。狸猫受了惊,跳到院子里去。母亲连声呼唤,我去捉它,连我自己也没有回到母亲身边。
⑾以后,母亲一旦坐定,就再也不肯移动。
⑿母亲在那一方阳光里,说过许多梦。
⒀母亲说,她在梦中抱着我,一双赤足埋在几寸厚的碎琉璃碴儿里面,无法举步。四野空空旷旷,一望无边都是碎琉璃,碎片最薄最锋利的地方有一层青光,纯钢打造的刀尖才有那种锋芒。梦中的我躺在母亲怀里,光着身体睡得很熟。母亲独立苍茫,汗流满面,觉得我的身体愈来愈重,渐似下坠……想到这里,她的心立即先被琉璃碎片刺穿了。某种疼痛由小腿向上蔓延,直到两肩、两臂……
⒁就在近乎绝望的时候,母亲身旁突然出现一小块明亮干净的土地,像一方阳光那么大,平平坦坦,正好可以安置一个婴儿。母亲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我轻轻放下。谁知道我着地以后,地面忽然倾斜,我安身的地方像是一个又陡又长的滑梯,没有尽头。我飞似地滑下去,转眼间变成一个小黑点。
⒂在难测的危急中,母亲大叫。醒来之后,略觉安慰的倒不是我好好地睡在房子里,而是事后记起我在滑行中突然长大,还遥遥向她挥手。
⒃于是,她有了混和着骄傲的哀愁。她放下针线,把我搂在怀里:“如果你长大了,如果你到很远的地方去,不能回家,你会不会想念我?”
⒄当时,我唯一的远行经验是到外婆家。外婆家很好玩,每一次都在父母逼迫下不情愿地回来。母亲梦中滑行的景象引人入胜,我立即想到滑冰,急于换一双鞋去找那个冰封了的池塘。
⒅跃跃欲试的儿子,正设法挣脱他的母亲。
⒆母亲放开手凝视我:“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
(选自王鼎钧散文《风雨阴晴》,有删改)①文章首段写了四合房怎样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
②从全文来看,首段文字有何作用?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1)含笑:(2)凝视:母亲对我讲了一个梦,这个梦包含了母亲对我的哪些情感?
本文中母爱的表现有哪些?联系全文,分条简要概括。
文章以“一方阳光”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是庞大的集合体,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按社区分,中国传统文化分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和都市文化。
乡镇文化指从农村生活方式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形态,数千年来注重礼教伦常就是乡镇文化的结晶,从中分离出来的是山林文化。
山林是隐士栖身所在。逍遥自在、复归自然,是他们的中心口号,佛老思想为这种人生态度提供了思辩外壳。不过,人总要生存,衣食住行须来自一定的生产方式。因此,隐士仍要卷入现实社会关系之中,这常给隐士心态造成二重性。
江湖文化大体由乡镇文化的下层脱胎而出,指流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侠没有固定职业,受雇于人,用暴力替雇主完成使命,战国时代常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构成与国家政权对峙的社会势力。汉曾大力摧抑。唐宋以后,侠逐渐分化,一批人以城市为基础,结成帮会,鱼肉平民;另一批人则占据草泽,打家劫舍。因其与封建政教法令相抗,有时成为民众反抗压迫的表现形式;而盲目效忠恩主,讲求江湖义气的思想也易为统治势力所利用。“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已升华为社会道德,与士大夫文人宣泄抑郁不平之气的愿望结合起来。汉魏盛唐诗歌有关游侠的题咏,是这种士人心态幻化的结晶。宋明理学兴起,任侠带异端嫌疑,侠义传统却在传奇小说、宋之话本、明清演义中获得发展,表明游侠风气向市民心曲过渡,跟鬼神、清官故事一样,是市民阶级软弱的正义感的显影。
都市文化是异质环境里生成的文化形态。中国古代都市常是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追逐财利,物质欲望是都市文化的出发点。利欲观念又会不断演进,财利可提高政治权利,物欲可扩展到性欲、情欲。中国都市文化在后一方面表现得比较充分,前一方面不很明显。市民色彩最浓的话本、戏曲,鼓吹发财致富,称扬自由情爱以至露骨的性描写,比比皆是,而民权则付阙如,要有也仅限于对侵害人身、财产、婚姻等现象的揭露,未提到法权原则上来,更谈不上争取参政权、执政权了。以下对第三段中“这常给隐士心态造成二重性”中“二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逍遥自在、复归自然为中心口号,以佛老思想为外壳。 |
B.既崇尚佛老思想,又看重生存。 |
C.一方面追求逍遥自在、复归自然,一方面又难免卷入现实社会关系之中。 |
D.打着“逍遥自在、复归自然”的旗号,通过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关系获得生存的东西 |
对第五段中加横线的“异质环境”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都市。 |
B.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的都市。 |
C.追逐财利与物质欲望的都市。 |
D.文化比较发达的都市。 |
以下关于四种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都市文化是按社区标准划分的四种形态的文化,它们是并列关系。 |
B.农村是乡镇文化的土壤,农村生活是乡镇文化的题材宝库。 |
C.江湖文化是由乡镇文化孕育变化而来的,它以流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为描写内容。 |
D.都市文化生成于异质环境里,它以表现利欲为出发点。 |
结合文章内容,给这篇文章拟一个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