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有()
①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 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③实行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④ 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民、提勺――官、漏斗――政府、壶――外国)。其政治寓意是( )
A.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
B.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C.清政府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著名学者钱乘旦在其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 ‘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中国近代符合材料中“第三种可能性”的典型事例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清末新政 | D.辛亥革命 |
“冲击——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对应关系的一组是()
外部的冲击 |
中国的回应 |
|
A |
鸦片战争 |
开启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近代化运动 |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太平天国政权提出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
C |
甲午中日战争 |
清廷实施军事改革,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
D |
八国联军侵华 |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