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文定公迪罢陕西都转运使还朝,是时真宗方议东封西祀,修太平事业。知秦州曾玮奏羌人潜谋入寇,请大益兵为备。上大怒,以为玮虚张虏势,恐惧朝廷,以求益兵。以迪新自陕西还,召见,示以玮奏,问其虚实,欲斩玮以戒妄言者。文定从容奏曰:“玮武人,远在边鄙,不知朝廷事体,辄有奏陈,不足深罪。臣前任陕西,观边将才略,无能出玮之右者,他日必能为国家建功立事。若以此加罪,臣为陛下惜之。”上意稍解,迪因奏曰:“玮良将,必不妄言,所请之兵,亦不可不少副其请。臣观陛下意,但不欲从郑州门出兵耳。秦之旁郡兵数为小册,常置囊囊中以自随,今未敢以进。”上曰:“趣取之。”迪取于橐囊以进,上指曰:“以某州某州兵若干戍秦州,卿即传诏于枢密院发之。”既而虏果大入寇,玮迎击大破之,遂开山外之地。奏到,上喜谓迪曰:“山外之捷,卿之功也。”及上将立章献后,迪为翰林学士,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由是章献深衔之。周怀政之诛,上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为参知政事,候上怒稍息,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悟,由是独诛怀政等,而东官不动摇,迪之力也。及为相,时真宗已不豫,丁谓与迪同奏事退,既下殿,谓矫书圣语,欲为林特迁官,迪不胜仇,与谓争辩,引手板欲击谓,谓走获免。因更相论奏,诏:人俱罢相,迪知郓州。明日,谓复留为相。迪至郓且半岁,真宗晏驾,迪贬衡州团练副使,谓使侍禁王仲宣押迪如衡州,仲宣至郓州,见通判以下而不见迪,迪皇恐以刃自刎,人救得免。仲宣凌侮迫胁无不至,人往见迪者,辄籍其名;或馈之食,留至臭腐,弃哿不与。迪客邓余怒曰:“竖子欲杀我公以媚丁谓邪?邓余不畏死,汝杀我公,我必杀汝!”从迪至衡州,不离左右。仲宣颇惮之,迪由是得全。至衡州岁馀,除秘书监、知舒州。章献太后上仙,时迪以尚书左右丞知河阳。上即位,召诣京师,加资政殿大学士,数日,复为相。迪自以受不世之遏,尽。辅佐,知无不为。吕夷简忌之,潜短之于上。岁余,罢相出知菜州。迪谓人曰:“迪不自量,恃圣主之知,自以为宋   碌而以吕为姚崇,而不知其待我乃如是也!”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辄有奏陈,不足深罪 罪:责怪,怪罪
B.由是章献深衔之 衔:记住
C.谓矫书圣语,欲为林特迁官 矫:伪造,假托
D.竖子欲杀我公以媚丁谓邪 媚:献媚,讨好

下列句子中,表现李迪“忠直善谏”的一组是(3分)
①若以此加罪,臣为陛下惜之
②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
③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④迪不胜仇,与谓争辩,引手板欲击谓,谓走获免
⑤迪皇恐以刃自刎,人救得免
⑥迪不自量,恃圣主之知,自以为宋璟而以吕为姚崇,而不知其待我乃如是也

A.①②③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州知州曹玮上奏说羌人暗中谋划入侵内地,请求朝廷增派军队,预作防备。宋真宗非常生气,李迪当即指出曹玮不会谎报军情,劝皇帝满足曹玮的要求。
B.宋真宗想要立章献皇后,担任翰林学士的李迪多次上书劝阻,理由是章献皇后出身于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家,不能够母仪天下。
C.丁谓派为王仲宣押送李迪到衡州去,仲宣想置李迪于死地,李迪的门客邓余非常气愤,一路跟随李迪前往衡州,李迪因此得以保全。
D.李迪重新为相后,尽心辅佐皇帝。但是后来又被罢免了相位,贬出了京城。他对别人说起这件事,感叹自己缺少知人之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1)盂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2)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汉书·董仲舒传》)
历史上,宋朝大儒(姓名)曾将《论语》、《孟子》、《大学》、《》辑定为“四书”。
上述材料中,孟子认为国君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臣子?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尊重;办事严肃认真)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①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②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③总管府:朝廷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吐谷浑寇边寇:敌人
B.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寻:不久
C.在职数年,风教大洽洽:和谐
D.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杜:禁止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体现令狐熙施行“良政”的一项是()
①其有滞狱,并决遣之②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③以功进位上开府④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⑤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⑥为建城邑,开设学校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③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狐熙对朋友的选择极其严格,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而且还懂音律,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
B.令狐熙治理沧州,政通人和,广受拥戴。开皇四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任后,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
(2)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
(3)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注]坟籍:泛指古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卫仲道适:前往 B.归宁于家归宁:女子回到娘家
C.流离涂炭涂炭:遭受火灾 D.追祀罪原:推究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文姬胡骑所获②祀屯田都尉
B.①时公卿士远方使驿坐者满堂②文姬进,蓬首徒行
C.①乃遣使者金璧赎之②赐头巾履袜
D.①而不济垂死命乎②于是缮书送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蔡文姬识见才具的一组是()
①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②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③祀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④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⑤闻夫人家先多坟籍。⑥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
⑦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⑧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A.①③⑤⑦ B.②③⑥⑧ C.②④⑤⑦ D.①④⑦⑧

对文中内容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A.蔡文姬虽出身名门,可一生命运甚为坎坷。她先后嫁了三个丈夫,其中第二次婚姻是被迫嫁给南匈奴的左贤王,并为他生了两个孩子。
B.董祀犯法,是蔡文姬有胆有识,当着众多公卿名士和远方使者的面极力辩白,才洗刷了董祀的冤屈,使他得免一死。
C.东汉末,蔡文姬曾在北地流亡十多年,后来,因曹操和其父是老朋友,又十分赏识文姬的超群才具,于是用金璧把她赎回,文姬始得归汉。
D.曹操不但同情蔡文姬的遭遇而且又派去十个人,帮助蔡文姬把四百多篇文章抄写下来。

把“陈留董祀妻者……”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
(2)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
(3)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

文言文
王来咸,字征南,浙江鄞县人。先世居奉化,自祖父居鄞,至来咸徙同里,从同里单思南受内家拳法。内家者,起于宋武当道士张三峰,其法以静制动,应手即仆,与少林之主于搏人者异,故别少林为外家。其后流传于秦、晋间,至明中叶,王宗岳为最著,温州陈州同受之,遂流传于温州。嘉靖间,张松溪最著,松溪之徒三四人,宁波叶继美为魁,遂流传于宁波。得继美之传者,曰吴昆山、周云泉、陈贞石、孙继槎及思南,各有授受。思南从征关白,归老于家,以术教,颇惜其精微。来咸从楼上穴板窥之,得其梗概。以银卮易美槚奉思南,始尽以不传者传之。来咸为人机警,不露圭角,非遇甚困不发。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晕穴、哑穴,一切如铜人图法。有恶少侮之,为所击,数日不溺,谢过,乃得如故。牧童窃学其法,击伴侣,立死。视之,曰:“此晕穴。”不久果甦。任侠,尝为人报仇,有致金以雠其弟者,绝之,曰:“此以禽兽待我也!”明末,尝入伍为把总,从钱肃乐起兵浙东,事败,隐居于家。慕其艺者,多通殷勤,皆不顾。锄地担粪,安于食贫。未尝读书,与士大夫谈论蕴藉,不知为粗人。黄宗羲与之游,同入天童,僧少焰有膂力,四五人不能掣其手,稍近来咸,蹶然负痛。来咸尝曰:“今人以内家无可炫耀,于是以外家羼之,此学行衰矣!”因为宗羲论述其学源流。康熙八年,卒,年五十三。宗羲子百家从之学,演其说为内家拳法一卷,百家后无所传焉。
——《清史稿》
选出下列文言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以银卮易美槚奉思南——易:买
B.乃得如故——乃:才
C.不露圭角——不露圭角:不动声色
D.此学行衰矣——行:即将

选出下列全都是从不同角度表现王来咸武艺高强的一组
(1)以银卮易美槚奉思南,始尽以不传者传之。
(2)有恶少侮之,为所击,数日不溺,谢过,乃得如故。
(3)牧童窃学其法,击伴侣,立死。
(4)稍近来咸,蹶然负痛。
(5)今人以内家无可炫耀,于是以外家羼之,此学行衰矣!
(6)来咸从楼上穴板窥之,得其梗概。

A.(2)(3)(4) B.(1)(2)(6) C.(2)(3)(6) D.(4)(5)(6)

选出下列对原文理解错误的一项

A.张三丰的武功,跟少林派以主动攻击对方的路数不同,所以少林派是外家功,而张三丰创立的是内家功夫。
B.王来咸的师傅是单思南,单思南的师傅是叶继美,叶继美的师傅是张松溪。张松溪的武功,来自于陈州同传到温州的内家拳,陈州同的师傅是王宗岳。
C.王来咸曾参加钱肃乐的反清义军,失败后隐居家中,很多人想学他的武功,他一概不教,以种地为生,安于贫困。
D.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学习父亲的拳法,并写出了一册内家拳法,但是黄百家自己没有再收徒弟。

翻译
(1)以术教,颇惜其精微
(2)因为宗羲论述其学源流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杨仪①,祖父集,字浩然,景泰五年进士,观兵部政。是时御史钟同、郎中章纶合奏,请复纯皇帝于东宫②,下狱。集上书于尚书谦,略曰:奸人黄竑进易储之说,以中上心,本脱死耳。公等国家柱石,乃恋宫僚之赏而不为国本计乎?脱二人毙拷掠,其若清议何?谦以示大学士王文,文曰:书生不练事,然有胆气,当进一阶处之。遂出知安州。专厉锋气,以法绳外戚中贵,坐逮系免官。
集生舫,莒州知州。舫生仪,字梦羽,幼从父于莒。莒城善崩,父老以为杞梁妻神异,非人力所加,公设方略城之,莒人奇其夙慧。自在黉序,博览强记,习为诗赋,兼攻真草书,岳岳不与群辈为伍。嘉靖初,中进士第,除工部主事,历兵、礼二部郎中,以廉能称。勋贵故投重币为贽,公却不受。当是时,夏文愍言③方柄用,爱公才,使代草章奏。凡国家大政事,借诪于公,造膝密语,他人莫得参也。且欲荐达之,会言宠衰,公失援,出为山东按察司副使,备兵霸州。霸州流贼方炽,烧官寺,钞吏民。言以公儒者,当谟谋庙堂,而使居贼冲,自伤不能左右。为宋人长短句饯之,其词甚痛。公遂移病归,不复起。
家居惟以读书著述为事。构万卷楼,聚书其中,率多宋元旧本及名人墨迹、鼎彝古器之属,固不可胜数。天性简亢,不趋谒。公廷监司县吏,非折节之,罕得见其面也。与乡缙绅会饮,鄙其无文,多据席假寐,不交一言,以故同类皆嫉之。御史钱籍者,家奴为剧盗,横行数郡中,至劫金坛库金巨万。公恶之,未尝与同席坐。江阴令重公,而籍亦数为诗文以干令,令问籍于公,公佯谢曰:“吾不识也。”顷之,复佯惊曰:“适思得其人,乃吾邑盗魁,何辱问焉?”籍闻甚恨。其母死,又不往吊。籍遂诬公子杀人,篡取至家,锒铛锢其颈,榜笞累百。诸公居其间,事得解,而公遂忿悒以卒。
①杨仪(1488—1564),字梦羽,号五川、七桧山人,江苏常熟人。明代中期藏书家。
②请复纯皇帝于东宫:请复朱见深太子位。纯皇帝,明宪宗朱见深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简称纯皇帝。③夏文愍言:夏言,明嘉靖时大臣,谥文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脱死耳营:求,谋求
B.江阴令重公 雅: 以……为雅
C.会言宠衰浸:渐渐,逐渐
D.非折节之  下: 自降身份与人交往,谦恭待人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杨仪“天性简亢”的一组是()(3分)
①习为诗赋,兼攻真草书,岳岳不与群辈为伍②与乡缙绅会饮,鄙其无文,多据席假寐,不交一言③公恶之,未尝与同席坐④勋贵故投重币为贽,公却不受⑤公廷监司县吏,非折节下之,罕得见其面也⑥公佯谢曰:“吾不识也。”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仪祖父杨集有胆识,敢直谏,受到大学士王文的赞赏,但最终因得罪权贵而被罢免官职。
B.莒州城墙常常崩塌,当地的父老认为是杞梁妻的神灵作怪。当时杨仪父亲在莒州,想出办法筑好了城墙。
C.夏言很看重杨仪,想要推荐他,但不久夏言失宠,杨仪被调出京城,任山东按察司副使。
D.杨仪得罪了钱籍,钱籍诬陷他的儿子杀人,把他的儿子劫至家中并擅用私刑,后经当地人士居间调解,这件事情才解决。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脱二人毙拷掠,其若清议何?
(2)专厉锋气,以法绳外戚中贵,坐逮系免官。
(3)适思得其人,乃吾邑盗魁,何辱问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