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仁宗闻之,不说,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仲淹等罢,鼎与纮、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
明年,河北大饥,人相食,鼎经营赈救,颇尽力。徙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鼎为条教禁止。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徙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召为开封府判官,改盐铁判官,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鼎因疏言:“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于是永德言不用。
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逋。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 按:追究,查办 |
B.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 遣:发配 |
C.不肯偿所逋 逋:拖欠 |
D.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 挠:阻止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王鼎“强直不可挠”的一项是 ( )
①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②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
③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 ④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
⑤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 ⑥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④⑤⑥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惟几奉命出使江东,仁宗就拿“三虎”的做法告诫他,要他像王鼎等人那样检举不法,坚持原则,刚正不阿。 |
B.河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救济灾民。调为建州知州,那里的风俗是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定条例教育州民,禁止他们这样做。 |
C.杨永德横暴狡猾,执政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中的一个人带永德来和王鼎辩论,王鼎连发八问,杨永德回答不出。 |
D.王鼎担任临邛县知县时,在新繁办公,新繁有很多官田,但王鼎一斗粟也不拿回家。他奉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他分给了族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译文:
(2)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杨允恭,汉州绵竹人。家世豪富,允恭少倜傥任侠。乾德中,王师平蜀,群盗窃发,允恭裁 弱冠,率乡里子弟寨于清泉乡,为贼所获,将杀之。允恭曰:“苟活我,当助尔。”贼素闻其豪宗,乃释之。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偿以赀,使伺贼。贼将害允恭,其予以告,因遁去 。内客省使丁德裕讨贼至州,允恭以策干之,署绵、汉招收巡检,贼平,补殿前承旨。
太平兴国中,以殿直掌广州市舶。自南汉之后,海贼子孙相袭,大者及数百人,州县苦之。允恭因部运入奏其事,太宗即命为广、连都巡检使。又以海盐盗入岭北,民犯者众,请建大庾县为军,官辇盐市之。诏建为南安军,自是冒禁者少。贼有叶氏者,众五百余,往来海上。允恭集水军,造轻舠,掩袭其首,斩之。余党弃船走,伏匿山谷,允恭伐木开道,悉歼焉。贼寇每遇风涛,则遁止洲岛间。允恭领众涉海,捕之殆尽,贼皆望风奔溃。又抵漳、泉贼所止处,尽夺先所劫男女六十余口还其家。
时缘江多贼,命督江南水运,因捕寇党。行及临江军,择骁卒拏轻舟伺下江贼所止,夜发军城,三鼓,遇贼百余,拒敌久之,悉枭其首。又趣通州境上蹑海贼,贼系众舟,张幕,发劲弩、短炮。允恭兵刃所向,多为幕所萦,炮中允恭左肩,流血及袖,容色弥壮。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坏其幕,士卒争进,贼赴水死者大半,檎数百人。自是江路无剽掠之患。先是,三路转运使各领其职,或廪庾多积,而军士舟揖不给,虽以官钱雇丁男挽舟,而土人惮其役,以是岁上供米,不过三百万。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教授之。江、浙所运,止于淮、泗,由淮、泗输京师,行之一岁,上供者六百万。
允恭有胆干,能以方略捕贼。王小波之乱也,李顺之兄自荣据绵竹,土人多被胁从。允恭兄允升、弟允元,率乡里子弟并力破之;又为王师乡导,执自荣诣剑门以献。王继恩表其事,诏赐允升学究出身,授本县令,允元什邡令。 (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八)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允恭以策干之干:干预 |
B.海贼子孙相袭袭:继承 |
C.又趣通州境上蹑海贼蹑:追踪 |
D.李顺之兄自荣据绵竹据:占据 |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教授之。 |
B.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教授之。 |
C.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教授之。 |
D.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教授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允恭是汉州绵竹人,出身于豪富之家,年轻时洒脱不拘,有侠气。乾德年间,宋朝军队平定蜀地,杨允恭年仅二十,就能凭借智谋成功地从贼人手中逃离。 |
B.姓叶的贼人聚集了五百多人在海上为寇。叶氏被杨允恭的水军斩杀之后,他的余党弃船逃跑,躲进山中,杨允恭伐木开路,把剩下的叶氏余党全部歼灭了。 |
C.经过杨允恭的改革以后,江、浙所运的物品,到淮、泗就停下来,由淮、泗运送到京城,这个方法用了一年,进献供米达到六百万。 |
D.杨允恭不但自己擅长剿灭贼寇,还教导他的兄弟允升、允元。王小波作乱的时候,允升和允元率领乡里的年轻人合力打败了李自荣,帮助朝廷的军队捉住了李自荣。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偿以赀,使伺贼。
(2) 行及临江军,择骁卒拏轻舟伺下江贼所止,夜发军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于谨字思敬,沈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材也。”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北伐,引谨为长流参军,特相礼接。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广阳与谨至折敷岭迎接之。谨曰:“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①。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广阳从其计。拔陵果来要击,谨伏兵发,贼大败。
孝昌元年,又随广阳王征鲜于修礼。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侍中元晏宣言于灵太后曰:“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灵太后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获谨者,许以重赏。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广阳许之。谨遂到榜下,曰:“吾知此人。”众共诘之,谨曰:“我即是也。”有司以闻。灵后见之,大怒。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灵后意稍解,遂舍之。
谨后自以久当权势,功名既立,愿保优闲,乃上先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太祖识其意,曰:“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遂不受。
及太祖崩,孝闵帝尚幼,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护深忧之,密访于谨。谨曰:“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明日,群公会议。谨曰:“中山公受顾托,军国大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谨言于护曰:“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拜。众议始定。
保定二年,谨以年老,乞骸骨,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年七十六。武帝亲临,加太师、雍州刺史,谥曰文。
谨为人智谋勇毅,善于事上。名位虽重,愈存谦挹。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决。谨亦竭其智能,故功臣中特见委信。
选自《周书•于谨列传》
【注】①要击:半路截击。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谨为长流参军引:推荐 |
B.请诣阙披露腹心诣:到……去 |
C.夙蒙丞相殊眷夙:向来 |
D.询访戎略访:拜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故为之文以志 |
B.灵太后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C.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D.名位虽重,愈存谦挹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于谨“勇毅”的一组是
①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②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
③乃上先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④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
⑤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⑥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决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谨性情深沉,有见识、有度量,读过一些经典史籍,尤其好读《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赞叹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
B.乜列河率众归附之际,于谨预见到拔陵会依仗兵多将广前来袭击,于是他与广阳王共同制定了伏击的计策。 |
C.于谨闻知灵太后张榜悬赏捉拿他后,主动投案,并替广阳王倾吐苦衷,平息了灵太后的怒气,自己也免于处罚。 |
D.中山公宇文护虽受顾命,但起初并没有建立威信。于谨为报恩德,在群臣集会之时为宇文护争得了统理军国的大权。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
(2)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唐昭宗景福元年辛丑,司徒王建遣族子嘉州刺史宗裕、雅州刺史王宗侃、威信都指挥使华洪、茂州刺史王宗瑶将兵五万攻彭州,杨晟逆战而败,宗裕等围之。久不下,民皆窜匿山谷;诸寨日出俘掠,谓之“淘虏”,都将先择其善者,余则士卒分之,以是为常。
军士王先成者,新津人,本书生也,世乱,为兵,度诸将惟北寨王宗侃最贤,乃往说之曰:“彭州本西川之巡属也,陈、田召杨晟,割四州以授之,伪署观察使,与之共拒朝命。今陈、田已平而晟犹据之,州民皆知西川乃其大府而司徒乃其主也,故大军始至,民不入城而入山谷避之,以俟招安。今军至累月,未闻招安之命,军士复从而掠之,与盗贼无异,夺其赀财,驱其畜产,分其老弱妇女以为奴婢,使父子兄弟流离愁怨;其在山中者暴露于暑雨,残伤于蛇虎,孤危饥渴,无所归诉。彼始以杨晟非其主而不从,今司徒不加存恤,彼更思杨氏矣。”宗侃侧然,不觉屡移其床前问之,矍然曰:“此诚有之,将若之何?”
先成请条列为状以白王建,事凡四条:“其一,乞招安山中百姓。其二,乞禁诸寨军士及子弟无得一人辄出淘虏,仍表诸寨之旁七里内听樵牧,敢越表者斩。其三,乞置招安寨,中容数千人,以置所招百姓,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其四,彭州土地宜麻,百姓未入山时多沤藏者,宜令县令晓谕,各归田里,出所沤麻鬻之,以为资粮,必渐复业。”建得之大喜,即行之,悉如所申。
明日,榜帖至,威令赫然,无敢犯者。三日,山中民竞出,赴招安寨如归市,寨不能容,斥而广之;浸有市井,又出麻鬻之。民见村落无抄暴之患,稍稍复故业。月余,招安寨皆空。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伪署观察使署:部署 |
B.今司徒不加存恤存:抚恤 |
C.仍表诸寨之旁七里内听樵牧听:听凭 |
D.斥而广之斥:扩大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俟招安以置所招百姓 |
B.军士王先成者无敢犯者 |
C.民不入城而入山谷避之军士复从而掠之 |
D.其在山中者暴露于暑雨彼始以杨晟非其主而不从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 |
B.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 |
C.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 |
D.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建派兵五万围攻彭州,很久不能攻克,彭州老百姓都逃窜藏匿在山谷之中。 |
B.王先成一共提出了革除“淘虏”弊端的四项建议,王建非常高兴地全都采纳了。 |
C.王建两天后就颁布了安民条令,躲藏在山中的老百姓竞相出来,奔赴招安寨。 |
D.有了街市之后,百姓可以通过出售沤制的麻来换取钱粮,渐渐就离开了招安寨。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宗侃侧然,不觉屡移其床前问之,矍然曰:“此诚有之,将若之何?”
②民见村落无抄暴之患,稍稍复故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注:三尸:道家称在人体内作祟的三个神,也叫"三尸神",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字:书法 |
B.因徙居华阴,欲求之因:因为 |
C.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壁屋写:描摹 |
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徒:门徒 |
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3分)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 | B.②③⑥ | C.③④⑤ | D.①④⑤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
B.郑遨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
翻译下列句子。
⑴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⑵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⑶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轩记
苏 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漘:(chún)江边。②抱关击柝: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③睎:仰慕,向往。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委于一委:交付 |
B.落其华而收其实落:抛弃 |
C.独幸岁月之久幸:侥幸 |
D.余既以谴来此谴:被贬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克支其欹斜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B.自放于道德之场而耻学于师 |
C.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不赂者以赂者丧 |
D.而欲庶几颜氏之乐蟹六跪而二鳌 |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不涉铺张,语言平淡,思想却深刻,抑贬谪之失意,化悲伤而进德修业,追求“归休田里”的超然旷达,这也符合作者官场失意、而又欲求摆脱的心理。 |
B.文章用颜渊生活自苦与精神自乐,自己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等多重对比,表现自己重道、求道与行道的愿望。 |
C.作者由辟轩不易、有轩难安的现实,理解了颜渊拒仕的苦心,庆幸自己虽经变故而终能分享颜氏之乐。 |
D.文章提出怀思东轩,追慕先贤的愿望,而最后又“非所敢望”,这就深刻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作者内心的痛苦。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4分)
译文:
(2)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 (4分)
译文:
(3)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4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