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
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
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辛荐
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
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万平弃城逃遁,何灌

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⑵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昔吾先王体德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处以念恶,出则罪吾众,挠乱百度,以妖孽吴国。今天降衷于吴,齐师受服。孤岂敢自多,先王之钟鼓,实式灵之。敢告于大夫。”
申胥释剑而对曰:“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曰:‘余令而不违。’夫不违,乃违也。夫不违,亡之阶也。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其亡之也,亦有以弃之。用能援持盈以没,而骤救倾以时。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遂自杀。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鴺,而投之于江。注:申胥即伍子胥。耦:耦耕,两人并耕。这里指申胥辅佐先王阖闾治国。荆:楚国。柏举之战,吴国打败了楚国。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刈杀四方之蓬蒿刈:割
B.孤岂敢自多多:赞美
C.能遂疑计恶遂:就
D.孩童焉比谋比: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讯申胥曰 B.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
夫不违,乃违也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
C.以不陷于大难 D.吴王还自伐齐

骤救倾以时不自安恬逸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王无差伐齐胜利返回即斥责嘲弄当初反对伐齐的伍子胥,逼其告老还乡。
B.伍子胥一番言论的实质就是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辩证思想。
C.伍子胥在预见到吴国必将灭亡的情况下,毅然自刎,用死谏吴王,表现了他刚正爱国的品性
D.吴王夫差的言行暴露了他的刚愎自用和专横残暴。这正是他悲剧结局的原因。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高思诚咏白堂记
金王若虚
有所慕于人者,必有所悦乎其事也。或取其性情德行才能技艺之所长,与夫衣服仪度之如何,以想见其仿佛;甚者,至有易名变姓以自比而同之,此其嗜好趋向,自有合焉而不夺也吾友高君思诚,茸其所居之堂以为读书之所,择乐天绝句之诗,列之壁间,而标以“咏白”。
盖将日玩诸其目而讽诵诸其口也。
一日,见告曰:“吾平生深慕乐天之为人,而尤爱其诗,故以是云,何如?”
予曰:“人物如乐天,吾复何议?子能于是而存心,其嗜好趋向,亦岂不佳?然慕之者欲其学之,而学之者欲其似之也。慕焉而不学,学焉而不似,亦何取乎其人耶? 盖乐天之为人,
冲和静退,达理而任命,不为荣喜,不为穷忧,所谓无入而不自得者。今子方皇皇干禄之计,
求进甚急,而得丧之念,交战于胸中,是未可以乐天论也。乐天之诗,坦白平易,直以写自然之趣,合乎天造,厌乎人意,而不为奇诡以骇末俗之耳目。子则雕镌粉饰,未免有侈。而驰骋乎其外,是又未可以乐天论也。虽然,其所慕在此者,其所归必在此。子以少年豪迈,如川之方增,而未有涯涘,则其势固有不得不然者,若其加之岁年而博以学,至于心平气定,尽天下之变,而返乎自得之场,则乐天之妙,庶乎其可同矣。始俟他日复为子一观而评之。”
选自《古文鉴赏词典》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乎天造,厌乎人意厌:厌恶
B.今子方皇皇干禄之计干:追求
C.自有合焉而不夺也夺:改变
D.姑俟他日复为子一观而评之俟:等待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证明高思诚“未可以乐天论”的观点的一组是
①择乐天绝句之诗,列之壁间,而榜以“咏白”
②平生深慕乐天之为人,而尤爱其诗
③乐天之为人,冲和静退,达理而任命
④皇皇干禄之计,求进甚急,而得丧之念,交战于胸中
⑤雕镌粉饰,未免有侈心而驰骋乎其外
⑤少年豪迈,如川之方增,而未有涯涘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一个人如果心中有仰慕的人,就应该首先仰慕他的人格品行,其次是技艺所长,再次是服饰仪度,最后是名姓。
B.作者朋友高思诚,仰慕白居易的为人,尤其爱他的诗,于是修茸了居室作书房,选择了白诗挂在墙上,并题署书房名为“咏白”。
C.作者对高思诚和白居易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高思诚与白居易相差甚远,虽然他很仰慕白居易,但却不适合学习白居易。
D.作者认为高思诚年轻豪迈,如果假以时日,学问广博,也一定可以达到白居易的高妙境界。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任  峻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原曰:“为之奈何?”峻曰:“今关东有十余县,能胜兵者不减万人,若权行河南尹事,总而用之,无不济矣。”原从其计,以峻为主簿。峻乃为原表行河南尹事,使诸县坚守,遂发兵。会太祖①起关东,入中牟界,众不知所从,峻独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②。甚见亲信。太祖每征伐,峻常居守以给军。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颖川枣祗③建置屯田。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抄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善之。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
(节选自《三国志》卷十六)
【注】:①太祖:曹操。②从妹:堂妹。③枣祗zhī:陈留太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胜兵者不减万人胜:战胜,超过。
B.明府若能唱之唱:倡导。
C.若权行河南尹事     行:代理。
D.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   典:掌管、负责。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同的一组是

A.众不知所从若属皆且为所虏
B.太祖以峻功高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C.起于枣诋而成于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太祖流涕者久之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峻在东汉末年军阀纷争的局面中,说服中牟县令杨原首先起事讨伐董卓,后来他又带人跟随曹操,应该说是一个有胆有谋的俊杰。
B.任峻很得曹操信任,担任典农中郎将时,向曹操建议在许下用屯田制来筹集军粮,于是得谷百万斛,使仓廪皆满,对地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C.官渡之战中,为把粮食运到前线,任峻让一千辆马车组成一队,分十路并进,组成双层军阵来环绕保卫运粮车队。这样一来,敌人就不敢接近运粮的队伍。
D.任峻为人宽厚有度量,又通晓事理,每有上陈的建议,曹操很赞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豁然堂记
  〔明〕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耕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治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
  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选自《明代散文选译》)
  [注]龟龄:指宋代学者王十朋,字龟龄,曾任绍兴府判,作有《会稽风俗赋》,写及鉴湖中莲女、渔郎往来的风光。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连接
  B. 或至游舫治尊,歌笑互答官长
  C. 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遗憾
  D. 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约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
  B. 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起座一观,还则随失
  C. 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
  D. 而直为一湖山也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3. 下列句子中,与“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一句中“官”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B.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C.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4. 下列对原文的鉴赏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先描述了“豁然堂”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的山水等人间风物,突出景致的优美,然后写“豁然堂”的改造和名字的由来。
  B.“豁然堂”命名的原因是:改建后,该堂视野豁然开阔,从而能够饱览方圆百里之内的山光水色。
  C. 文章最后由“豁然堂”所带来的人的视野的改变,自然地联系到“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的关系,这是一种由事及理、借物说理的写法。
  D. 作品层次清晰,描绘景物细致入微,语言以长句为主,杂以短句,错落有致,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欧阳守道字公权,一字迂父,吉州人。初名巽,自以更名应举非是,当祭必称巽。少孤贫,无师,自力于学。里人聘为子弟师,主人瞷其每食舍肉,密归遗母,为设二器驰送,乃肯肉食,邻媪儿无不叹息感动。年未三十,翕然以德行为乡郡儒宗。江万里守吉州,守道适贡于乡,万里独异视之。
  淳祐元年举进士,廷对,言:“国事成败在宰相,人才消长在台谏。昔者当国恶箴规,言者疑触迕,及其去位,共谓非才。或有迎合时宰,自效殷勤,亦有疾恶乖方,苟求玼颣,以致忠邪不辨,黜陟无章。”唱名,徐俨夫为第一,俨夫握守道起曰:“吾愧出君上矣,君文未尝不在我上也。”授雩都主簿。
  丁母忧,服除,调赣州司户,其次在十年,后万里作白鹭洲书院,首致守道为诸生讲说。湖南转运副使吴子良聘守道为岳麓书院副山长。守道初升讲,发明孟氏正人心、承三圣之说,学者悦服。宗人新及子必泰先寓居长沙,闻守道至,往访之。初犹未识也,晤语相契,守道即请于子良,礼新为岳麓书院讲书。新讲《礼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一章,守道起曰:“长沙自有仲齐,吾何为至此。”仲齐,新之字也。逾年,新卒,守道哭之恸,自铭其墓,又荐其子必泰于当道。子良代,守道复还吉州。
  里有张某丧其父小祥而舅氏讼以事系之狱使不得祭邀其售己地以葬守道闻之叹曰吾惟痛斯子之不得一哭其父也且其痛奈何?明日告之邑令曰:“此非人心,滨祭而薄之,挠葬而夺之,舅如此,是自食其肉也。请任斯子出,祭而复狱。”令亟出之。其舅丑诬守道,守道亦不自辨。转运使包恢为请祠于朝。万里入为国子祭酒,荐为史馆检阅,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
  (选自《宋史·欧阳守道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A. 自以更名应举非是不对
  B. 邻媪儿无不叹息感动老人、孩子
  C. 唱名,徐俨夫为第一点名
  D. 又荐其子必泰于当道路中间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翕然以德行为乡郡儒宗
  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
  B. 及其去位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 守道哭之恸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 请任斯子出,祭而复狱
  郦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3.下列各句,与“吾何为至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A. 大王来何操B. 籍何以至此
  C. 沛公安在 D. 姜氏何厌之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欧阳守道是吉州人,字公权,但他遇到祭祀一定自称欧阳巽。很小的时候因为失去父亲,所以家里很穷,没有老师,只好自己努力学习。
  B. 乡人聘请给子弟做老师,主人窥见他每次吃饭都不吃肉,暗地送回家给母亲,便准备两碗马上送去,这才肯吃肉。
  C. 欧阳守道担任狱麓书院副山长,第一次登席讲学,发明了孟子端正民心、继承三圣的学说,求学的人都很乐意接受。
  D. 欧阳守道为乡里一个因受其舅的告发而入狱的张姓的人讲情,让他能够暂时出狱为其父祭祀,并为此而受到张姓的舅舅诬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