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中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现象有所改观 | B.工业中心由东南沿海向北发展 |
C.出现了中国经济的明显半殖民地化 | D.战后经济在外资打击下萎缩 |
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兄弟。”与这句话直接有关的信息是
A.五四爱国运动 |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C.毛泽东思想诞生 | D.中国共产党诞生 |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
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该画属于
A.风俗画 | B.宫廷画 | C.文人画 | D.山水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