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写出下列成语、谚语中包含的哲学道理,并举出同理成语、谚语。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这篇文章被视为当时中国一个重要的“政治宣言”,在全党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议和指责,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继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30年。运用哲学知识回答: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为此,某校高三学生围绕着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开展了探究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几个材料,并根据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三:由于30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上述材料体现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有何启示?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请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关于“是与非”的问题,甲乙两位同学,展开了争论。
甲说:“是就是是,非就是非。”
乙说:“《庄子·齐物论》指出‘是非莫辩’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回答: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角度说明如何断定是与非?为什么?

2008年,国内柑桔产销遇到生产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减少的“寒流”,作为“中国沙糖桔第一镇”的A镇却逆势而上,原因在于A镇多年来积极探索和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发展柑桔产业,使其抗击风险的能力不断提升。
自1994年开始,A镇以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载体,由政府协助该公司租用周边各村集体山林进行规划开发,把荒山变成果林,然后统一经营再反租给农民,走集约发展之路。目前,该镇土地流转面积6.5万亩,占全镇山地和旱地面积的35.7%。土地的有效流转, 使柑桔产业由原来零星分散发展到规模化生产,发展壮大了柑桔产业,全镇90.4%的农户种上柑桔,面积达10.33万亩,仅柑桔产业一项,去年农民人均创收8600元。
A镇还通过“产学研”合作,与农业大学合作,由农大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产学研”项目合作以来,当地柑桔亩产由原来的850公斤/亩提高到1200公斤/亩。
结合上述材料,请用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A镇柑桔产业发展壮大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