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向自然界索取,忽视对自然的保护。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对野生动物的肆意捕杀,破坏了生态平衡,使人类不得不自食其果——厄尔尼诺、拉尼娜、赤潮现象的出现,洪涝灾害、泥石流、酸雨的频发,土地荒漠化的加速,以及蝗虫肆虐、鼠害蔓延,自然界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类进行报复,人类也在为种种过失而付出代价。在沉痛的教训面前,人们认识到:必须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措施,治理环境污染,退耕还林还草,维护生态平衡。
(1)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2)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为了2008年奥运,国家投巨资兴建各种体育场馆,如大量采用新材料、新工艺、高新技术,修建“水立方”、“鸟巢”等,北京市政府还将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积极发展能够体现北京地区资源优势和特点的旅游、金融、信息、体育等行业。
据统计:2006年北京的GDP是2001年的2.1倍;人均GDP是2001年的1.9倍。几年的发展使北京第一产业占0.6%,第二产业占28.5%,第三产业占70.9%。
(1)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四,说明主办奥运会对北京经济和人民生活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我国GDP增长11.4%,其中消费、投资、出口的拉动分别占4.4%、4.3%、2.7%。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近年来首次超过投资,表明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正在加大。专家分析: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大大提升了百姓的消费信心。尽管去年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4.8%,但是去年底消费者信心指数依然达到96.9%,表明百姓的消费预期良好,消费意愿强烈。
材料二:国际经验表明,最终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消费作为2008年工作重点,指出应以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
(1)结合材料,用矛盾的观点说明党确立今年工作重点的正确性。
(2)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简要评析“企业抓住商机”的下列做法。
企业行为 |
评析 |
为落实国家“家电下乡”项目,家电厂家本着农村消费者实惠、实用的原则对产品改进了设计。例如,电冰箱的防鼠板;彩电的宽电压设计;手机的农村信息功能…… |
|
山东“福田重工”在竞争中始终坚持技术创造价值,质量赢得市场。生产的联合收割机、施拉机等农业装备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前列。 |
|
近年来,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在这种形势下,民营剧团在地方政府因势利导下发展迅速,一些农民还自拍电视剧,演员是乡亲,观众也是乡亲……这种贴近农村生活实际深受农民欢迎的“草根文化”,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有益补充,也成为我国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
(3)请分析党和政府出台上述政策的政治常识依据。
2008年4月23日是第十三个世界读书日。某中学《国民阅读倾向及对策》课题组,对国民阅读情况展开了研究性学习。
探究一:课题组调查问卷后发现:该市图书阅读率(指每年至少读一本书的读者在识字者中的比例)呈持续走低态势。然而与传统图书阅读率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新兴媒体的互联网阅读率持续上升。
为此,课题组准备就“作为新兴媒体的互联网阅读率持续上升”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
(1)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互联网阅读率持续上升”的原因。
探究二:课题组在A、B、C三所中学实地调研发现,A校开放了网络教室,学生网上阅读频繁,但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阅读普遍。B校允许学生到附近图书馆 免费借书,但学生借流行小说的人数较多。C校对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管理,校门外小书摊销售口袋书、恐怖杂志等情况严重。同时,在三所学校由于高考压力大,学 生课外阅读均有限,且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低。
根据调研结论,课题组向市教育局建议:①统筹安排课时,科学规划学生课外阅读时间;②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③关停校门外小书摊。
(2)课题组通过实地调查,根据调研结论向有关部门提建议,主要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三:某市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听取该课题组的建议,并就阅读课时安排、图书馆开放、图书质量等作了布置与检查。此信息反馈到课题组后,同学们十分兴奋,觉得自己虽然是中学生,但也可以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为市教育局科学决策提供帮助。
(3)结合材料,谈谈公民积极建言献策对公民自身的意义。
材料一:2004—2007年A地农民人均收支状况(单位:元)
材料二: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2007年A地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吞食了农产品涨价带来的一部分收益。与此同时,因食品等价格上涨,生活成本在增加,消费额在增长,农民的实际购买力有所下降。
(1)结合材料,简要概括A地农民生活消费状况。
(2)针对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国家应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消费水平。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