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前怪石供①
苏轼
《禹贡》②:“青州有铅、松、怪石。”解者曰:“怪石,石似玉者。”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虽巧者以意绘画有不能及,岂古所谓“怪石”者耶?
凡物之丑好,生于相形,吾未知其果安在也。使世间石皆若此,则今之凡石复为“怪”矣。海外有形语之国,口不能言,而相喻以形;其以形语也,捷于口;使吾为之,不已难乎?故夫天机之动,忽焉而成,而人真以为巧也。虽然,自禹以来怪之矣。
齐安小儿浴于江,时有得之者。戏以饼饵易之;既久,得二百九十有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其一如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为群石之长。又得古铜盆一枚,以盛石,挹水注之粲然。而庐山归宗③佛印④禅师适有使至,遂以为供。禅师尝以道眼观一切,世间混沦空洞,了无一物;虽夜光尺璧与瓦砾等,而况此石;虽然,愿受此供。灌以墨池水,强为一笑。使自今以往,山僧野人,欲供禅师,而力不能办衣服饮食卧具者,皆得以净水注石为供,盖自苏子瞻始。时元丰五年五月,黄州东坡雪堂书。
注释:①怪石供:奉献怪石,以供陈设玩赏。②《禹贡》:我国最早的古地理文献,书中把当时的中国划分为九州,下文的青州即是古九州之一。③归宗:即归宗寺,原为王羲之故宅,后舍宅为寺,寺中有王羲之洗墨池。④佛印:僧人,名了元,与苏轼交好。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文:花纹 |
B.海外有形语之国。形:容貌 |
C.以盛石,挹水注之粲然。挹:舀 |
D.虽然,自禹以来怪之矣。怪:以……为怪。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的观点的一项是
①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与玉无辨。
②凡物之丑好,生于相形。
③故夫天机之动,忽焉而成,而人真以为巧也。
④其一如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为群石之长。
⑤世间混沦空洞,了无一物。
⑥山僧野人,欲供禅师,而力不能办衣服饮食卧具者,皆得以净水注石为供。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篇就阐述了“物之丑好,生于相形”的道理,并依次统摄全篇。 |
B.作者在说理的时候,通过齐安江上与玉无辨的怪石和海外形语之国形语捷于口两件事,启发读者想像,从而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简明富有情趣。 |
C.末段中引出佛印禅师这个人物,主要是为了在前文的基础上,从“供”与“受供”两个方面说明了重要的在于事物所包含的心意而不在于物质本身的价值。 |
D.本文由生活小事生发说理,形象生动,言简意赅,信笔挥洒,不受拘束,表现出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文风。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论虞常论:谈论 | B.畔主背亲畔:同“叛” |
C.天雨雪雨: 下 | D.羝乳乃得归乳:生子 |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何谓相坐何:副词多么 | B.空以身膏草野以:介词凭借 |
C.后虽欲复见我虽:连词即使 | D.匈奴之祸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 |
B.面对卫律的劝降,苏武的表现是:“不动”“不应”“大骂”。 |
C.北海牧羊时生活异常艰苦,但苏武的爱国意志却历久不变。 |
D.苏武的爱国心不仅感动了虞常等人,也让匈奴人对他敬若神明。 |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纯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①克财利,民心不宁。《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②失。”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③,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有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宋史》 列传第七十三 范纯仁)
注:①掊:搜括。②胥:全,都。③稔:丰收。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牧地初不隶县 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B.会秋大稔 会天大雨,道不通 |
C.忧疾过于忧邦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
D.或谤其所全活不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以下四组句子,分别表现范纯仁“敢谏”和“爱民”的一组是
A.愿陛下图不见之怨 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
B.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 |
C.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 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 |
D.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 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仁认为朝廷军费是由田税所出,故惩治了毁损百姓庄稼的宫廷卫士。他反对以变法搜括钱财, 侵害百姓,认为这将使百姓不敢言而敢怒。 |
B.范纯仁敢于弹劾权贵,他指出宰相富弼身为三朝重臣,深受朝廷恩顾倚重,却称病家居,这是不肯 效力君主、担当重任的行为,也是立身处世方面的缺失。 |
C.范纯仁为政宽缓,对罪不至死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样将他们困死在狱中,为民除害,正因为 如此,他才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之职。 |
D.范纯仁担任宰相时,依据公议荐举人才,而不是将人才罗致到自己门下,也不要被举荐的人知晓感 |
恩,只求朝廷能够录用正直的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2)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当晋昭公时,赵简子专国事。疾,五日不知人,于是召扁鹊。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曰:‘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所学也。帝告我:晋国且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公孙支书而藏之,秦策于是出。夫献公之乱,文公之霸,而襄公败秦师于肴而归纵淫,此子之所闻。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问,问必有言也。”居二日半,简子寤。
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扁鹊仰天叹曰:“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予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瞬,舌挢然而不下,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言未卒,悲不能自止,容貌变更。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太子未死也。夫以阳入阴支兰②藏者生.以阴入阳支兰藏者死。凡此数事,皆五藏厥中之时暴作也。良工取之,拙者疑殆。”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节选自《史记·扁鹊太仓列传》)
【注】①指越简子想灭晋卿范氏和中行氏与泰穆公想平晋乱一样。②支兰,阻绝。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以诊脉为名耳特:特别 |
B.不出三日必间间:痊愈 |
C.问中庶子喜方者曰方:医术 |
D.先生得无涎之乎诞:欺骗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扁鹊拥有高超医术的一项是
①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②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
③先生得无诞之乎④目眩然而不瞬,舌挢然而不下
⑤但服汤二旬而复故⑥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鹊做人家客馆的主管时偶遇长桑君,时常恭敬地对待他。后来长桑君拿出一种药给扁鹊,扁鹊按照他说的服药三十天后,就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 |
B.扁鹃为晋国大夫赵简子诊病,断定晋国将要大乱,之后会有人称霸而且称霸不久就会死去,霸主的儿子将让国家男女淫乱。 |
C.扁鹊治病不需给病人切脉、望色、听声、写形,就能说出病因在什么地方,因为他根据病人外表症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就能推知外表的病症。 |
D.扁鹊认为虢国太子是阳气袭入阴气,可以治愈,如果情况相反,就会死亡。他认为自己并未有使死人复活的本领,只是可以使不应当死的人恢复健康而已。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i0分)
(1)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所学也。
(2)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艺祖①仕周世宗,功业初未大显。是时,江南李璟据一方,国力全盛。闻世宗亲至淮上,而滁州其控扼,且援寿州,命大将皇甫晖、监军姚凤提兵十万扼其地。太祖以周军数千与晖遇于清流关隘路,周师大败。晖整全师入憩滁州城下,令翼日再出。
太祖兵再聚于关下,且虞晖兵再至,问诸村人,云有镇州赵学究②在村中教学,多智计,村民有争讼者,多诣以决曲直。太祖微服往访之。学究者固知为赵点检也,迎见加礼。太祖再三叩之,曰:“彼方胜,我已败,畏其兵出,所以问计于君也。”学究曰:“然且使彼来日整军,再乘胜而出,我师绝归路,不复有噍类③矣。”太祖曰:“当复奈何?”学究曰:“我有奇计,所谓‘因败为胜,转祸为福’者。今关下有径路,人无行者,虽晖军亦不知之,乃山之背也,可以直抵城下。方西涧水大涨之时,彼必谓我既败之后,无敢蹑其后者。诚能由山背小路,率众浮西涧水至城下,斩关而入,彼方战胜而骄,解甲休众,必不为备,可以得志。所谓‘兵贵神速,出其不意’。若彼来日整军而出,不可为矣。”
太祖大喜,且命学究指其路。学究亦不辞,而遣人前导。即下令誓师,夜出小路亟行。三军跨马浮西涧以迫城,晖果不为备,夺门以入。既入,晖始闻之,旋率亲兵擐④甲与太祖巷战,三纵而三擒之。既主帅被擒,城中咸谓周师大兵且至。城中大乱,自相蹂践,死亡不计其数,遂下滁州。
(节选自宋代王铚《默记·卷上》)
注:①艺祖:始祖,与后文出现的“太祖”、“赵点检”均指宋太祖赵匡胤。②赵学究:即宋开国功臣赵普。③噍类:jiáo 能咬嚼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④擐:huán 套、穿。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监军姚凤提兵十万扼其地控制,把守 |
B.令翼日再出同“翌” |
C.问诸村人众多 |
D.无敢蹑其后者追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三军跨马浮西涧以迫城夺门以入 |
B.太祖兵再聚于关下所以问计于君也 |
C.且虞晖兵再至城中咸谓周师大兵且至 |
D.再乘胜而出三纵而三擒之 |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类型相同的一句是()( 3分)
例句:既主帅被擒
A.晖整全师入憩滁州城下 |
B.学究者固知为赵点检也 |
C.与晖遇于清流关隘路 |
D.我师绝归路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匡胤在周世宗朝做官,当初功业并不显赫。在滁州城下和皇甫晖打了一仗,寡不敌众,败下阵来。 |
B.太祖打听到附近有个教书先生叫赵普,很有谋略,便身着便服去拜访他,赵普对太祖也是恭敬有加。 |
C.太祖让赵普为他指路,赵普没有推辞,还派人为太祖做向导,使太祖的部队成功地从西涧渡河而进,逼近滁州城。 |
D.太祖的军队入城之后,与皇甫晖的军队展开巷战。城中的人乱成一团,自相践踏,死的人不计其数,太祖的军队最终攻下了滁州。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村民有争讼者,多诣以决曲直。
②虽晖军亦不知之,乃山之背也,可以直抵城下。
③彼方战胜而骄,解甲休众,必不为备,可以得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每小题3分,共12分)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涴:弄脏。②狃:因袭。.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询问 |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友好 |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玩味 |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记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心恚愤而无如何何前是而今非也 |
B.会王生者,以故至山以是益疑狐妄 |
C.郭具言所苦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
D.不自选择,但决于狐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
B.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于是渐不信孤 |
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
D.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
翻译下列句子(共15分,每个句子3分)
(1)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2)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3)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4)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5)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