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压力达到220atm、温度达到374℃时,水成为“超临界状态”,此时水可将CO2等含碳化合物转化为有机物,这就是“水热反应”,生物质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水热反应可生成石油、煤等矿物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与超临界水作用生成汽油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
B.“水热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
C.火力发电厂可以利用废热,将二氧化碳转变为能源物质 |
D.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热反应”制取能源有望实现地球上碳资源的和谐循环 |
水热反应是指在高温高压的水环境条件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技术。水热反应不仅能实现二氧化碳到有机物的转化,还可以将有机质转化成矿物能源,也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成煤炭等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热反应一定包含化学变化 | B.水热反应可以实现低碳经济 |
C.水热反应可以改善温室效应 | D.水热反应可重建地球上碳资源的和谐循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周期的I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IIA族的元素金属性强 |
B.第三周期元素的阴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
C.VIA族的气态氢化物一定比VA族的稳定性强 |
D.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离子晶体的高 |
相关实验不能表达预期目的的是()
相关实验 |
预期目的 |
|
A |
把等质量的两份同种大理石块中的一份研成粉末,在同温度下分别与等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观察放出气体快慢。 |
验证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B |
把装有颜色相同的NO2与N2O4混合气体的小试管(密封)分别浸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试管中气体颜色变化。 |
验证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C |
直接将表面积相同的铝条和镁条投入同温度滴有酚酞的热水中,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及溶液的颜色变化。 |
比较同周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
D |
将足量氯水分别滴入盛有溴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验证溴元素和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
下列叙述中,可以肯定是一种主族金属元素的是()
A.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的一种金属 |
B.熔点低于100℃的一种金属 |
C.次外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的一种金属 |
D.除最外层,原子的其他电子层电子数目均达饱和的一种金属 |
下列变化规律中正确的是()
A.金属Na、Mg、A1熔、沸点由高到低 |
B.HC1、HBr、HI的还原性由弱到强 |
C.H+、Li+、H-的半径由小到大 |
D.同浓度的硫酸钠、乙酸钠、碳酸钠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