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急:危急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D.失其所与,不知 与:参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即患秦兵之来
B.夜,缒而出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其下圣人也远矣,而耻学于师
D.子亦有不利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了郑国危在旦夕之际,烛之武临危受命,说服秦军撤兵,表现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深明大义的爱国精神和杰出的外交才能。
B.烛之武在见到秦伯后,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却先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的种种好处,继而又说明郑国灭亡只会对晋国有利,体现了他高超的游说本领。
C.在秦郑结盟的情况下,晋文公拒绝了大臣子犯提出的攻打郑国的请求,表现了他清醒的头脑、理智的判断和随机应变的谋略。
D.文章叙事详略得当。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是详叙,而其他方面如退师的前因后果等只作简略交代,为略写。从而做到了繁而不杂,层次井然。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共21分)
(一)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辞·序》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侯以惠爱为德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 B.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
C.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
C.“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
D.“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腾蛟起风,孟学士之词宗 |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
C.窜梁鸿于海曲 | D.尽东南之美 |
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3分)
A.至于成立 | B.则告诉不许 | C.臣之辛苦 | D.实为狼狈 |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每小题1分,共3分)
(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行:_________________
(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策:_________________
(3)庶臣侥幸,保卒余年卒: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①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②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令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遂邑]令山东宁阳县。②[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1)献遂邑之地以和(2)曹沫三战所亡地
(3)欲倍其约(4)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
(2)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3)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