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供给 |
B.使朝廷获得了充足的“岁币” |
C.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 |
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
“……(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
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
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对于两位学者的观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
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根据,真实可靠 |
C.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 |
D.两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摘自《清史稿》
材料三发展“蓝水”海军,作为中国海权战略的第一步,已使这种令国人尴尬的情况有所改变,中国海军编队多次出访太平洋彼岸的国家,展示了步入现代化行列的中国海军新姿,但与大国掌控海权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因此,北京决定打造航母战斗群,并将之部署在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这条中国经济生命线,靠自己的海上军事实力来保护自己的海上供应线,也成了当务之急。
(1)概括材料一所述现象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分析“甲午一役”对清政府的海防和日本侵华战争分别产生了何种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在海军建设上的主要思路。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近现代中国海防建设的主要不同。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失败,主要因为
A.社会主义尚处在初级阶段 |
B.中国已探索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C.这些国家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
D.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将走向高潮 |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危机日益严重,戈尔巴乔夫提出了“除了改革别无出路”的口号。导致“无出路”的主要原因
①国家政治体制不断僵化②计划经济活力衰退
③领导人丝毫不改革旧体制④加速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失误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