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序言中写道:“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由此可见
A.宋应星对明代科举束缚人才和不务实际非常愤慨 |
B.宋应星反对文人进取功名而不献身科学研究事业 |
C.宋应星对文人们将他的书随意弃掷案头的行为很气愤 |
D.宋应星明确介绍了《天工开物》的内容和性质 |
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 )。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唐诗无法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社会动荡,农村破败 | B.商业繁荣 |
C.商人众多 | D.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
中国古代的乡村集市称为“草市”,“草市”的特征有( )。
①远离城镇
②分布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
③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④不受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正是踏青游玩的好时机。假如你和你的同学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唐朝时期的扬州,你们会看到或遇到 ( )。
A.大街小巷商店铺席连绵不断,街道两边建有会馆 |
B.在某一商店,你购买了一件精美绝伦的青花瓷 |
C.张老板又新购买了几十台织机,机房规模扩大了 |
D.乘船在运河游玩,品尝当地小吃,欣赏两岸繁华的商业景象 |
《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的景象。这表明当时当地 ( )。
A.已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 B.失业现象比较普遍 |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 D.经济上以纺织业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