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经历了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演变。结合史实回答:
(1)二战后,奠定世界两极格局框架的是什么?
(2)“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美苏“冷战”在经济、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
(3)“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如何看待“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1)“三年以来”的革命时期内,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行动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一军事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是谁?战略决战有哪三大战役?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这一革命运动的爆发对中国革命的意义是什么?从此后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中,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了什么经验教训?
(3)“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列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经历了近一百六十年的发展历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首次取得成功的是哪一次革命?
③马克思主义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哪两大理论成果?
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它们之间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什么?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教材43页
材料三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其著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时表现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哪一特点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什么?这次运动的最主要意义是什么
(4)结合三则材料,简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
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相对稳定,但稳中有变。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促进了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内的经济建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
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为了巩固新中国政权,我国实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请以史实说明。
(3)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后,大国实力对比出现了怎样的情况?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外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