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想问题办事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下列有关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其实质是以规律为指导、以条件为基础,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
②人们尊重规律程度越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越充分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人们摆脱规律的约束的过程
|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④ | D.③④ |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因在于
①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②它们都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③它们共同构成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④它们都与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相联系
| A.③④ | B.①② | C.①④ | D.②③ |
亚当·斯密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这句话强调
| A.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的利益关系 |
| B.提高经济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 |
| C.收入分配中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 |
| D.收入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
18世纪,亚当·斯密发现在一家扣针厂里,生产一枚扣针需要经过18道工序,这家工厂共10个工人,每人分别承担1—2道工序,每天共生产48000枚扣针,平均每人生产4800枚。如果让工人各自独立完成全部工序,那么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一天连20枚扣针也生产不出来。这说明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可以
| A.减少商品的个别价值 | B.减少单位劳动时间的商品产量 |
| C.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D.提高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
价格变动
①能够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②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影响较小
③能够调节商品价值量的变化④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影响较大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2009年,5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国家实施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措施的经济学依据是
| A.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 | B.生产结构决定消费结构 |
| C.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 D.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