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叛党(太平军)正在帝国心脏区域迅速无阻地进展中,目前这已使南京与北京同受威胁……大不列颠一国,或是在中国海拥有舰队的三个外强联合起来,去制止这个毁灭性的战争,趁(中国)皇帝还据有能够缔结条约的地位时,向他取得这种干涉的报酬……我坚决相信无限制进入内地和沿海一切口岸,在北京建立直接外交关系,以及鸦片的合法化,都是当前可以获得的权益,并且,满可以在今后两个月以后,用正式条约获致之。
———《阿礼国上文翰机密报告》(1853年3月3日)
材料二:局势一天一天变化,如果叛军再有很大的进展,北京朝廷就会四处寻找外国援助的,除非政府用大力振奋起来,我看不出政府怎样才能支持下去。……如果反叛运动表现出任何复兴帝国的征象,或是有了定型政府的保证,那么让他们去搞是好的,然而不幸他们无此表现。因此事情就成为简单的选择问题了。是等待事情发展到一个不可知的结果呢,还是稳定现状?如果选取前一条路,现在我们的生意已经全盘陷入危险的境地,商人利益已经破灭了;如果选取后一条路,则这个灾难深重的帝国还有一线希望恢复其安全与和平,我们的生意也可望受到保护。
———《罗伯逊致阿斯登》(1861年5月10日)
材料三:这一场斗争(慈禧太后与辅政八大臣)的关键,主要看这一年我们和恭亲王交际中给他的印象如何而定。幸运的是,恭亲王依赖他自己对我们的观察和经验所获得的结论……全向太后保持,我们在此并无可怕之处,这方面他对太后之回京负完全责任。为了顺从恭亲王的意思,并证明我们是准备帮他把皇帝从那恶党徒手里解救出来的,我和我的同僚们曾注意防止外国人冒犯皇帝一行人入京时的行列。今附送恭亲王照会,他通知我已被任为首揆,仍负责外交事务,我给他的回文亦附来,回文的措辞是有意给他撑腰的。
———《英国派驻清政府公使致英国外交大臣的信》(1861年11月12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英国官员主张对中国采取什么政策?
(2)从材料二看,英国官员此时主张对中国采取什么政策?为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英国对中国发生的事件采取什么政策?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应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儒家学说)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远及近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伸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晚周时期大动乱”给思想领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儒家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
(2)春秋战国时期“迂阔难行”的儒家学说为什么自汉武帝时代起成为正统思想?其社会影响如何?
(3)材料三中说的“思想界的活跃”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分析当时“思想界活跃”的社会根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军机处内景
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此政治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与材料一相比有何重大创造?有人认为,唐朝实行的体制说明中国较早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3)材料三清代初年中央机构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代表大会决定: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材料二 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1)依据材料一分析十月革命建立的政权是如何体现政权性质的?材料二中毛泽东所说的第一个新纪元的含义是什么?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影响。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南京条约》的签订图二中国守军在卢沟桥狙击敌军

图三新中国的成立
(1)图二中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标志着什么的开始?中国的这次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图三中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的社会进程有什么重大影响?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占用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会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会维主义的胜利》
材料二我在李大钊手下做图书馆佐理员时,已经很快地倾向马克思主义了,而陈独秀对于引导我的兴趣到这方面来,也大有帮助。我第二次赴京时,曾和陈独秀讨论我所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本人信仰的坚定不够,在这也许是我一生极重要的时期,给我以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自传》
材料三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害还迅速的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
—— 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
请回答:
(1)李大钊何时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另外,他还有哪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2)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倾向马克思主义?据材料二分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对毛泽东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谁?
(3)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工人思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者主要通过怎样的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