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吃饭是个大问题,搞得人们吃不饱饭是不行的。当然会有灾情,就是有灾,也要想法使他们吃饱,抗旱救灾是个好办法。把生产队搞好,自留地分配好。其余如大队企业如何办好,这些问题都要有个规定。只要按这些办法办,今年就会是个好年成。是否可以改变形势?我想,今年如果搞好,形势就能改变。积极性要提高。要有信心。机关也动手,开一点荒,搞一点水利,见缝插针。不吃食堂了,农民家里可以节省点,有啥吃啥,使农民有点家底,能够养老养小。这几年把家底搞掉了,要恢复起来,这不是开倒车,因为我们的基础还是建筑在生产队上面。把生产队搞好,又把农民的家底搞起来,事情就好办了。
——1962年朱德《纠正“左”的偏向,恢复和发展生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文章发表的背景,并回答朱德关于解决农村问题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朱德关于经济建设的观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书·李冲传》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北魏统治者热衷于发动战争。对各族人民的统治, 除租税繁多、徭役沉重外,他们还强迫其他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的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 约他出兵决战。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纪》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哪些问题导致了北魏统治的深刻危机?
(2)依据材料三,文献反映了孝文帝哪方面的造诣?这对以后他推行改革有什么影响?

材料1:

材料2:(孝文帝)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澄曰:“伊路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1)据材料1,指出孝文帝迁都的路线。
(2)材料2中,孝文帝为迁都提出了哪些理由?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成立?当时迁都还有哪些客观原因?
(3)迁都建议遇到了怎样的阻力?对此孝文帝采取了什么对策?
(4)迁都有何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记》
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2)它能抑制“富强者兼山泽”吗?为什么?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4)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各民族间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条件。为巩固统治,北魏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这样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重用崔浩等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还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但是由于各种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和欠缺,使得北魏政权面临许多突出的问题,如宗主督护制的存在加重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对于其他被统治民族也是如此。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写道:“吾今昕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对于拓跋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时人谢灵运曾这样介绍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拓跋贵族的残暴统治,激起各族人民不断爆发起义。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北魏这次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2)不改革会造成什么后果?
(3)你若生活在那一时代,处在孝文帝的位置,怎样做才能保证改革的成功?
高考猜想

阅读下列材料: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坞堡主又称为宗主,与堡户结成牢固的依附关系。北魏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遍及大河南北的坞堡,被迫承认坞堡组织的合法性。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有许
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冒户籍,“五十、三十家为一户”,借此逃避赋役。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可知,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
(2)该制度的推行有何危害?
(3)它的推行与孝文帝改革有何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