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一些文艺巨匠的主要思想。

思想家
主要思想
薄伽丘(1313~1375)
揭露教会的腐化和贪婪,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达·芬奇(1452—1519)
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人丰富的思想感情,提出“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的人性觉醒口号。

材料四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思想家
主要思想
伏尔泰(1694~1778)
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1689—1755)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卢梭(1712—1778)
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这一主张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述文艺巨匠的作品体现了怎样的核心思想?
这一思想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6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们为建立未来的“理性王国”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这些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核心思想?(7分)
(5)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所体现的思想最主要的共同点是什么?如果说法国的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具体是如何表现的?(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文艺复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美政治制度图

材料二:公民大会每月约举行四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这表明一个雅典人自18岁成为公民起,要参政12年后才具备担任公职人员的资格。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国家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这句话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材料三:代议制的产生、发展,反映了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其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希腊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民主形式上的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须知科举考试,必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的,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特点。
(2)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归纳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下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长江流域历史悠久,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汉、唐、宋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
我国汉、唐、宋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公里)

资料来源: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甲表4、8、28、40
材料二 ……工厂内迁前后历时3年多,到1940年基本结束。其迁移的先后顺序,首为“国防上即可利用者”,次为“现在民生必需者”,再次为“不属以上两种而可藉培植工业中心者”,最后是“保全资源免资敌用者”。,到1940年底,经国民政府促助内迁的厂矿共约450家,机件共约重12万吨,随厂矿人口约10万余人,其中技术工人1.2万多人。内迁大中小学等教育机构迭1214家,国民政府也加强了航空、水运等交通运输建设,为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在农业方面,通过建立农业金融网,推广农业改良、督促垦荒、兴修水利等措施,发展农业生产。
一李沛成《云贵川工农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说明长江流域人口密度变化情况及呈现出的经济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促助内迁”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合作、交流、责任、义务,是当今观察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国际形象或地位时使用较为频繁的词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元来……①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竟皆衣胡服。②故有范阳胡之乱(注:指安史之乱),兆于此矣。”
——《旧唐书·舆服志》
材料二 1 9世纪末,欧洲人深信,上帝创造了不同的人。它将白人造得更聪明,所以白人能指挥劳动,能指导宽背、低能的劣等种族的发展,因而就有了“白人的责任”这一概念。在印度,他们被恭敬地称为“大人”,在中东被称为“先生”,在非洲被称为“老爷”,在拉丁美洲被称为“恩主”。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人用近视的眼光、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自我中心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也就不足为奇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33年夏天,全球66国的代表团聚集伦敦,召开了被舆论界指为自凡尔赛和会后最重要最大型的国际会议——“伦敦国际经济会议,,( London Economic Conference)。社会舆论敦促与会者务必使其不得失败,因为“文明世界站在十字路口”。
结果则出乎举世的期待与预料。英国力图恢复由其主导的世界经济传统秩序,而美国则希望让英国的领导作用随着旧的世界金融体系一齐垮台。苏联建议“世界各国之间,尤其是各大国之间进行经济联系,不受各国现行社会政治制度的限制。”但未获得支持。7月3日,罗斯福申明美国不参与任何有关货币稳定协议,间接导致会议失败。
会后,国际贸易和关税的局势进一步恶化,不仅延长了“大危机”,而且还延长了危机过后的萧条阶段。
——关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上卷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胡”在《辞海》里有如下两种含义:“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泛指来自外国或外族的(东西)”。依释,例举“胡”在唐朝的具体表现。材料中①、②哪一句属于事实叙述,哪一句属于历史评价? 依据材料指出唐时“胡风”盛行的积极影响。
(2)漫画中的人物形象比喻的是哪国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白人责任” 的观点。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社会舆论对伦敦国际经济会议寄予厚望的理由。依据材料概括导致会议失败的因素。
(4)据材料四并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就当今重大的国际问题如安全、气候、资源等问题的解决,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材料一吐谷浑曾是我国西北地区颇具神秘色彩的民族,对其记载史书和实物证据都所见不多……1996年在青海都兰县发掘的唐初期的吐谷浑古墓群中,出土了马、牛等700多具动物遗骸、皮靴、古藏文蒙古文木片、金饰、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粮食和大量来自中原和中西亚制造的丝绸,也是唐代丝织品一次难得的集中发现。文物的出土证明,从西宁经都兰,穿越柴达木盆地至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一段重要干线。
一一摘自《神鹰怀抱的古王陵》
材料二新疆社会发展变化一览表

(1)据材料概括,唐初期吐谷浑民族的社会生活发展的主要体现。概括墓葬群的发现具有怎样的史学价值?
(2)据表格数据的变化,分析近30年来新疆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