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7年间,俄国有一千五百多万人被强征入伍;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厂,工人们每天被迫工作十小时以上。物价飞涨,工人实际收入不断下降截至1917年3月,俄国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死于战争,四百多万人伤残。
材料二 1917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历史上称为“二月革命”。
材料三 1917年11月,《土地法令》规定: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俄国参加了什么战争?材料二中“二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在联系
(2)材料三的法令是在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爆发后颁布的? 该事件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
1869~1894 |
50多 |
500多 |
1.42 |
14.1 |
1895~1900 |
100 |
4500 |
16.7 |
750 |
1901~1911 |
340 |
5600 |
31 |
510 |
1912~1919 |
600多 |
13000 |
75 |
1625 |
材料2: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请回答:
(1)简要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情况。
(2)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情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3)简述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2说明近代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以及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资,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事,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
请回答:
(1)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
(2)秦二爷的企业到1916年前后为什么最为红火?
(3)你认为秦二爷的理想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李鸿章1865年请求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的奏折
材料2:1865年李鸿章以4万银两在虹口买下美商的旗记铁厂,并将苏州洋炮局的部分机器和曾国藩派容闳从美国买回的机器,以上海洋炮局并入铁厂,成立江南制造总局。造办经费54万余两,以后屡加扩充,由清政府指拨上海海关税收的二成作为常年的经费。雇用工人2000多人。1867年搬到高昌庙镇,扩充设备,建有机器厂、洋枪楼……轮船厂等。占地70余亩。至80年代又相继建成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栗色火药厂、无烟火药厂等。该局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之以修造船舰,并附设翻译馆、机械学校,培养技术人员,翻译与军事、工程有关的书籍,也有少量的史志和政法方面的书籍。
——人民网资料
材料3:1872年曾国藩去世以后,李鸿章出掌制造局大权。由于他主张“造船不如买船”,所以从1873年到1885年这12年间,江南制造总局总共制造了4条船。之后到1901年,李鸿章去世期间,江南制造总局更是完全停止了造船业务。由于甲午战败的影响和官办企业的管理问题,整个制造局暮气沉沉,业务不振。
——王国慧《江南制造总局的今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李鸿章奏办江南制造总局的目的。
(2)根据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江南制造总局对中国近代的积极影响。
(3)综合材料3,分析江南制造总局起步和艰难发展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时间 |
进口棉纱(万担) |
进口棉布(万匹) |
1872年 |
5 |
1244.1 |
1890年 |
108.2 |
1556.1 |
时 间 |
出口棉花(万担) |
1871~1873年 |
0.8486 |
1891~1893年 |
290217 |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3: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口棉纱的价格逐渐下降,1872~1890年期间,最低时曾下跌三分之一以上。这就使得洋纱的价格远远低于土纱。如1887年牛庄每包三百斤的洋纱售银五十七两,而同量土纱却要售银八十七两左右。
材料4: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纱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据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什么经济形式?图二所示现象的大量出现对图一反映的经济形式有何影响?
(2)结合材料2,说明19世纪70~90年代中国棉织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的变化情况。
(3)结合材料3、4,说明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以“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为主题的展览。
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据上述展览中三幅图片,简单谈谈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