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克伦威尔统治时期,曾用武力镇压中下层人民的运动,其目的在于

A.防止旧王朝的复辟
B.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既得利益
C.稳定英国国内政局
D.充分显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威力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五四运动以后,蒋介石及其所领导的国民党建立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毛泽东和中共则建立了新的低层机构。”“新的低层机构”建立的标志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C.中共中央局成立 D.广州国民政府

1915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了( )

A.广大农民深受封建思想影响拥护袁世凯称帝
B.清末“新政”注意改善民生,农民很怀念
C.清朝皇室自愿交出全部财产分给农民
D.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2题。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
1.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
2.与此改变同步的是()
A.沙市、重庆开放为商埠
B.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C.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D.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某小说里有这样的情节:几个年轻人被地方官员逮捕后,一名传教士进入知府衙门,向知府表示“传教的人原本与地方公事无干涉,但这几个人都是我们教会里的朋友,立刻把这几个人交我带回去。”知府明知这几个人是指明要捉拿的会党,不便交给教士带走,却又担心教士写信托公使到总理衙门理论,只好将人交给教士。这个故事的背景可能是( )

A.明朝末年的杭州 B.清朝初年的北京
C.清朝末年的上海 D.民国初年的南京

孔子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有所损伤是为不孝。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中华民国时期的“剪发易服”法令的出台,以及“保辫会”的出现,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B.昭示国人的文明程度
C.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D.体现历史的不断进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