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改革规定,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这主要是为了( )
A.满足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 |
B.实现雅典社会的稳定 |
C.彻底解决平民面临的问题 |
D.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
以下对我国法制化的历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
B.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轮番而治的两大原则 |
C.“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
D.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
C.皇权不断加强 |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
右图为联合国总部矗立的雕塑——《铸剑为犁》的照片,它
所反映的世界主题是
A.反帝、反霸 |
B.和平与发展 |
C.反饥饿、反浪费 |
D.共同劳动、共同创造 |
关于下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20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表(单位:国家数)
40年代末 |
50年代末 |
60年代末 |
70年代末 |
80年代末 |
|
亚洲 |
15 |
23 |
29 |
36 |
37 |
非洲 |
4 |
10 |
42 |
50 |
51 |
拉美 |
20 |
20 |
24 |
29 |
33 |
A.80年代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迅速增加 |
B.第三世界的力量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崛起 |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亚非拉国家的扼制政策 |
D.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日益增多 |
19世纪中后期以来,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 |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
D.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随之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