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最近一段时间内,许多大国领导人经常在谈论中国,据此回答23—25题
普京谈到柏林墙时表示,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种阻挡工事和分界线,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她为什么能够屹立成百上千年?因为她保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下列对长城和柏林墙命运不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B.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
C.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 D.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重视民心所向

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性地位,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

A.中美关系开始正式建交 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浦东特区的积极开发

世界大国的领袖重视中国,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和世界高度肯定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一事实,这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

A.中国终于获得了世界领导权 B.世界越来越呈现出多极化格局的特征
C.美国全球政策开始发生重大调整 D.大国的协调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关键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 )

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
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
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
D.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

意大利经济学家阿锐基在《漫长的20世纪》中写道:“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市场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保留下来,买卖的过程也应该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作者阐释的是( )

A.英、荷的重商主义
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

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通过了新的《苏共纲领》,指出:“为了动员内部潜力,更有效地利用基本建设投资、生产基金和财政资金,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和更充分地利用生产能力方面的作用和兴趣”。这些措施( )

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
B.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
C.埋下了苏联解体的隐患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追求进步的人们,或者以朝觐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式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在大加赞赏苏联的成就的同时,甚至断言:“……布尔什维克可能只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这种疗法是不能持久的。” 泰戈尔断言是因为这种疗法()
①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②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③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④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他联络了30多家美国大公司,组成美国联合公司,将美国的产品运到苏俄,换取苏俄的物产。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开始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C.苏联实施了“一五”计划
D.美国改变了对苏俄的封锁禁运政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