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请与太守俱,“吾有益于君”,君许之。诸府掾曹①白云:“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恐不可与俱。”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行至宫下,待诏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不视其太守。
太守入跪拜。王先生谓户郎曰:“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户郎为呼太守。太守来,望见王先生。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对曰:“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王先生曰:“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太守曰:“诺。”
召入,至于殿下,有诏问之曰:“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叩头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之所变化也。”武帝大笑,曰:“於乎②!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安所受之?”对曰:“受之文学卒史。”帝曰:“今安在?”对曰:“在宫府门外。”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
传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掾曹:官府属官的名称,因分曹治事,故称。 ②於乎:呜呼。
参考译文:
汉武帝时,征召北海太守到皇帝行宫。有个执掌文书的府吏王先生,自动请求和太守一同前往,说,“我对您有好处。”太守答应了。许多官府属官禀告说:“王先生爱喝酒,爱说闲话,不办实事,恐怕不可以和您一起去。”太守说:“王先生想前去,不可以违背他的意愿。”
走到行宫外,在宫府门等待诏令。王先生只是揣着钱买酒,和卫兵仆射喝酒,每天醉醺醺的,不去看望那个太守。
太守进宫拜见皇帝。王先生对守门郎官说:“希望您替我喊我们太守到宫门以内,我要远远地和他说几句话。守门郎官替他去喊太守。太守出来,远远地看见王先生。王先生说:“皇帝如果问你怎么治理北海,使那里没有抢劫、杀人的人,您回答说什么呢?”太守回答说:“选择贤能的人,按照(依照)个人的能力分别任用他们,奖赏才能超群的,惩罚不贤良的。”王先生说:“像这样回答,这是自己称颂自己夸耀功绩,不可以。希望您回答说:不是我的力量,完全是陛下神奇灵异的声威改变的。”太守说:“好!”
太守被皇帝征召进入宫中,走到殿阶的下面,有诏令问他说:“怎么治理北海,使抢劫、杀人的人不出现呢?”太守磕头回答说:“不是我的力量,完全是陛下神奇灵异的声威改变的。”汉武帝大笑,说:“唉啊!哪里得到性情严谨敦厚的人的话来称赞我!从哪里学来的?”太守回答说:“从执掌文书的府吏那里学来的。”汉武帝说:“他现在在哪里?”回答说:“在宫府门外。”汉武帝下诏召见他,授予王先生水衡丞的官职,任用北海太守作水衡都尉。
古书上说:“美好的言辞可以求得尊贵,美好的品行可以超越别人。君子用美好的言语赠送对方,小人用钱财赠送对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诣:往,到 |
B.是自誉自伐功伐:征伐 |
C.王先生徒怀钱沽酒 徒:只,仅仅 |
D.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拜:任命,授予官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自请与太守俱 ②夫人之相与 |
B.①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②齐彭殇为妄作 |
C.①各任之以其能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D.①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②余之力尚足以入 |
下列语句分别表现王先生的“说话艺术”和“不羁个性”的一项是
A.①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 ②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 |
B.①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 ②吾有益于君 |
C.①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 ②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
D.①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 |
②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召见北海太守,王先生以“我对你有好处”为由随行,太守答应了他。 |
B.王先生到京城后,每天喝得烂醉,甚至都不去看望一下北海太守。 |
C.北海太守把自己的治理之功归于汉武帝,汉武帝猜到是别人教他这样说的。 |
D.王先生教北海太守说谎话,没想到却弄了个官做,可见汉武帝的做事轻率、随意。 |
翻译画线句子(每小题5分,共10分)
(1)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
(2)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为北寇所掠,使之牧。芳私以曲木为弓,剡矢射。俺答猎,虎虓其前,芳一发毙之。乃授以良弓矢、善马,侍左右。芳阳为之用,而潜自间道亡归。周尚文镇大同,奇之,署为队长。数御寇有功,当得官,以父贫,悉受赏以养。嘉靖二十九年秋,寇犯怀柔、顺义。芳驰斩其将,授阳和卫总旗。寇尝入威远,伏骁骑盐场,而以二十骑挑战。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奋勇跳荡,敌骑辟易十里。寇营野马川,克日战。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芳战益力,寇乃去。累迁指挥佥事,复以功,超迁都督佥事。已,袭寇有功,进二秩,为右都督。寻以功进左,赐蟒袍。三十六年,迁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土蛮十万骑薄界岭口,芳与总兵官欧阳安斩首数十,获骁骑猛克兔等六人。寇不知芳在,芳免胄示之,惊曰:“马太师也!”连却。四十五年七月,辛爱以十万骑入西路,芳迎之马莲堡。堡圮,众请塞之,不可。请登台,亦不可。开堡四门,偃旗鼓,寂若无人。比暮,野烧烛天,嚣呼达旦。芳卧,日中不起,敌骑窥者相属,莫测所为。明日,芳蹶然起,乘城,指示众曰:“彼军多反顾,且走。”勒兵追击,大破之。芳有胆智,谙敌情,所至先士卒。一岁数出师捣巢,或躬督战,或遣裨将。家蓄健儿,得其死力。尝命三十人出塞四百里,多所斩获,寇大震;芳起行伍,十余年为大帅,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石州城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宝论死,芳乞寝己荫子,赎二将罪,为御史所劾,敕戒谕。后世威复为将,遇芳薄,芳不与校,识者多之。(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九》)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
B.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
C.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靡至 |
D.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芳阳为之用阳:佯装 |
B.而潜自间道亡归间道:中间道路 |
C.用百骑薄伏所薄:迫近 |
D.明日,芳蹶然起,乘城乘:登上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有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之义,文言文中假、代、摄、权、出等字皆有相似的含义。 |
B.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的年号可以有一个乃至多个。如文中的“嘉靖”即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厚熄的年号。 |
C.“太师”一职为周代首设,后世多作为重臣的加衔以示荣宠,并无实职。 |
D.“行伍”是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后世多用“行伍”泛指军队。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芳起行伍,十余年为大帅,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
(2)后世威复为将,遇芳薄,芳不与校,识者多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杀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傍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杀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
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重荣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节选自《新五代史.安重荣传》)
【注】藩镇:指总领一万的军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讼:控告 |
B.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暴:突然 |
C.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谨:严格 |
D.姑息重荣不能诘。诘:追问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安重荣“怀异志”和“非诮高祖”的一组是()
A.天子宁有种邪/重荣箕踞慢骂 |
B.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屈中国以尊夷狄 |
C.重荣诱之入塞/而充无厌之欲 |
D.重荣怒,执拽剌/此晋万世耻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也通晓文吏事务。在处理一起家庭纠纷时,生父不忍杀其子,继母则提剑杀逐,重荣不满继母的行径,厉声将她斥退。 |
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侮辱对方,甚至抓捕杀死他们,高祖屈已礼待契丹,而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 |
C.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本应引起晋朝君臣高度警惕,高祖却表示前朝与虏和亲的做法都是为国家考虑,现今重荣对抗契丹只能是自取其辱。 |
D.安重荣兴兵起事,借口朝见,聚集数万饥民前往邺地。高祖派遣部队阻击,在双方交战中重荣被俘遇害,高祖令人漆其首级后将它送给契丹。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
(2)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
文言文阅读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邹田生所。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梁孝王,景帝同母弟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安国名由此显。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贪嗜于财。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 |
B.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 |
C.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 |
D.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僭于天子”,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
B.大长公主,即皇帝的姑母一辈的人。史称“帝姑”。有时仅为尊号、封号或谥号,但也是皇帝的姑母辈。 |
C.跸,古代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也指帝王的车驾或行幸之处。 |
D.内史,官名。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春秋时沿置。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孝王和景帝是同胞兄弟,由于倍受窦太后喜爱,允许他推举丞相和二千石级官员,因此他进出、游戏的排场,比拟天子,超越了人臣的本分。 |
B.在吴、楚、齐、赵等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军队打退叛军,为阻止叛军西进,保卫太后和皇上立下功勋。 |
C.由于韩安国明于事理,善于剖断,他终于通过太后,化解了景王和梁孝王之间的嫌隙。 |
D.韩安国有大韬略,有才智,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士人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 |
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
(2)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惠怀之际,河东先扰。璞筮之,投策而叹曰:“嗟乎!黔黎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抵将军赵固,会固所乘良马死,固惜之,不接宾客。璞至,门吏不为通。璞曰:“吾能活马。”吏惊入白固。固趋出,曰:“君能活吾马乎?”璞曰:“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东行三十里,有丘林社庙者,便以竿打拍,当得一物,宜急持归。得此,马活矣。”固如其言,果得一物似猴,持归。此物见死马,便嘘吸其鼻。顷之马起,奋迅嘶鸣,食如常,不复见向物。固奇之,厚加资给。王敦之谋逆也,温峤、庾亮使璞筮之,璞对不决。峤、亮复令占己之吉凶,璞曰:“大吉。”峤等退,相谓曰:“璞对不了,是不敢有言,或天夺敦魄。今吾等与国家共举大事,而璞云大吉,是为举事必有成也。”于是劝帝讨敦。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敦将举兵,又使璞筮。璞曰:“无成。”敦固疑璞之劝峤、亮,又闻卦凶,乃问璞曰;“卿更筮吾寿几何?”答曰:“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敦大怒曰:“卿寿几何?”曰:“命尽今日日中。”敦怒,收璞,诣南冈斩之。时年四十九。及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
(节选自《晋书·郭璞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
B.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
C.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
D.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自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
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
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
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璞喜好经术,博学有高才,但不善言论,擅长辞赋,且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占卜之术,曾经跟随客居河东的郭公学习,郭公送给他《青囊中书》九卷。 |
B.惠帝、怀帝之际,河东发生骚乱。郭璞占卜后,想要去东南避难,途中到了将军赵固那里,郭璞设法将赵固已死的马救活了,赵将军很惊奇欣喜,给了他很多财物作为报答。 |
C.王敦将要叛乱的时候,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等温峤退下后,郭璞对庾亮说上天要夺王敦之魄,我们为国家办大事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皇帝讨伐王敦。 |
D.王敦将要起兵时,让郭璞占卜。王敦本来怀疑郭璞,又听他报的凶卦,说起兵不会成功,后来又说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了。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
(2)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卫肤敏,字商彦,华亭人。以上舍生登宣和元年进士第,授文林郎、南京宗子博士,寻改教授。
六年,召对,改宣教郎、秘书省校书郎,命假给事中贺金主生辰。肤敏奏曰:“彼生辰后天宁节五日,金人未闻入贺,而反先之以失国体,万一金使不来,为朝廷羞。请至燕山候之,彼若不来,则以币置境上而已。”帝可其奏。既至燕,金贺使果不至,遂置币而返。
七年,复假给事中以行,及庆源府,逢许亢宗还,语金国事,曰:“彼且大入,其势不可往。”肤敏至燕,报愈急,众惧不敢进,肤敏叱曰:“吾将君命以行,其可止乎?”即至金国,知其兵已举,殊不为屈。及将还,金人所答国书,欲以押字代玺,肤敏力争曰:“押字岂所以交邻国。”论难往复,卒易以玺。及受书,欲令双跪,肤敏曰:“双跪乃北朝礼,安可令南朝人行之哉!”争辨逾时,卒单跪以受。金人积不说,中道羁留且半年。
至涿州新城,与斡离不遇,遣人约相见,拒之不可,遂语之曰:“必欲相见,其礼当如何?”曰:“有例。”肤敏笑曰:“例谓趋伏罗拜,此礼焉可用?北朝止一君耳,皇子郎君虽贵,人臣也,一介之使虽贱,亦人臣也。两国之臣相见,而用君臣之礼,是北朝一国有二君也。”金人气折,始曰:“唯所欲。”肤敏长揖而入。既坐,金人出誓书示之,肤敏却不视,曰:“远使久不闻朝廷事,此书真伪不可知。”因论用兵事,又以语折之,几复为所留。
建炎元年,自劾矫制之罪,高宗嘉赏。迁卫尉少卿。建议“两河诸郡宜降蜡书,许以世袭,使各坚守。陕西、山东、淮南诸路,并令增陴浚隍,徙民入城为清野计。命大臣留守汴京,车驾早幸江宁。”帝颇纳之。
迁起居舍人,言:“前日金人凭陵,都邑失守,朝臣欲存赵氏者不过一二人而已,其它皆屈节受辱,不以为耻,甚者为敌人敛金帛,索妃嫔,无所不至。及金人伪立叛臣,僭窃位号,在廷之臣逃避不从及约寇退归位赵氏者,不过一二人而已。其它皆委质求荣,不以为愧,甚者为叛臣称功德,说符命,主推戴之议,草劝进之文,无所不为。今陛下践祚之初,苟无典刑,何以立国?凡前日屈节敌人,委质伪命者,宜差第其罪,大则族次则诛又其次窜殛下则斥之远方终身不齿岂可犹畀祠禄使尘班列哉?”拜右谏议大夫兼侍读。
初,肤敏久疾卧舟中,不能朝,时苗、刘之变,帝未反正,宰相朱胜非言于隆佑太后,以“肤敏称疾坐观成败,无人臣节”。及卒,始明其非伪云。年四十九,特赠大中大夫。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假给事中贺金主生辰假:临时充任 |
B.则以币置境上而已币:钱币 |
C.其它皆委质求荣,不以为愧委质:呈送礼物 |
D.宜差第其罪差第:区分等级 |
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则族/次则诛/又其次窜/殛下则斥之远方/终身不齿/岂可犹畀祠禄/使尘班列哉 |
B.大则族/次则诛/又其次窜/殛下则斥之远方/终身不齿/岂可犹畀/祠禄使尘班列哉 |
C.大则族/次则诛/又其次窜殛/下则斥之/远方终身不齿/岂可犹畀/祠禄使尘班列哉 |
D.大则族/次则诛/又其次窜殛/下则斥之远方/终身不齿/岂可犹畀祠禄/使尘班列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六年,皇上让卫肤敏前往金国祝贺金主的生日。卫肤敏认为,金主的生日还在天宁节后五日,没有听说金主前来祝贺,如果大宋先祝贺他,会有失国体,万一金国使臣不来祝贺大宋,会使朝廷蒙羞。由此可见,卫肤敏十分捍卫国家的尊严。 |
B.宣和七年,卫肤敏出使金国,虽然得知金人将大举进攻大宋,但他不顾个人安危,依然前往。后来在金国答复国书的问题上据理力争,不为金人所屈。金国对他积恨太深,就把他羁留了半年。 |
C.在涿州新城时,肤敏与金国太子斡离不相遇,于是派人约见他,斡离不却拒绝与他见面,因为双方在见面的礼节上意见分歧太大。 |
D.在起居舍人任上,卫肤敏向皇上痛斥奴颜婢膝者的丑行,建议皇上把刑法作为立国之本,对屈节伪命的大臣加以重罚,从而匡本正源。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论用兵事,又以语折之,几复为所留。
(2)前日金人凭陵,都邑失守,朝臣欲存赵氏者不过一二人而已,其它皆屈节受辱,不以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