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卫肤敏,字商彦,华亭人。以上舍生登宣和元年进士第,授文林郎、南京宗子博士,寻改教授。
六年,召对,改宣教郎、秘书省校书郎,命假给事中贺金主生辰。肤敏奏曰:“彼生辰后天宁节五日,金人未闻入贺,而反先之以失国体,万一金使不来,为朝廷羞。请至燕山候之,彼若不来,则以币置境上而已。”帝可其奏。既至燕,金贺使果不至,遂置币而返。
七年,复假给事中以行,及庆源府,逢许亢宗还,语金国事,曰:“彼且大入,其势不可往。”肤敏至燕,报愈急,众惧不敢进,肤敏叱曰:“吾将君命以行,其可止乎?”即至金国,知其兵已举,殊不为屈。及将还,金人所答国书,欲以押字代玺,肤敏力争曰:“押字岂所以交邻国。”论难往复,卒易以玺。及受书,欲令双跪,肤敏曰:“双跪乃北朝礼,安可令南朝人行之哉!”争辨逾时,卒单跪以受。金人积不说,中道羁留且半年。
至涿州新城,与斡离不遇,遣人约相见,拒之不可,遂语之曰:“必欲相见,其礼当如何?”曰:“有例。”肤敏笑曰:“例谓趋伏罗拜,此礼焉可用?北朝止一君耳,皇子郎君虽贵,人臣也,一介之使虽贱,亦人臣也。两国之臣相见,而用君臣之礼,是北朝一国有二君也。”金人气折,始曰:“唯所欲。”肤敏长揖而入。既坐,金人出誓书示之,肤敏却不视,曰:“远使久不闻朝廷事,此书真伪不可知。”因论用兵事,又以语折之,几复为所留。
建炎元年,自劾矫制之罪,高宗嘉赏。迁卫尉少卿。建议“两河诸郡宜降蜡书,许以世袭,使各坚守。陕西、山东、淮南诸路,并令增陴浚隍,徙民入城为清野计。命大臣留守汴京,车驾早幸江宁。”帝颇纳之。
迁起居舍人,言:“前日金人凭陵,都邑失守,朝臣欲存赵氏者不过一二人而已,其它皆屈节受辱,不以为耻,甚者为敌人敛金帛,索妃嫔,无所不至。及金人伪立叛臣,僭窃位号,在廷之臣逃避不从及约寇退归位赵氏者,不过一二人而已。其它皆委质求荣,不以为愧,甚者为叛臣称功德,说符命,主推戴之议,草劝进之文,无所不为。今陛下践祚之初,苟无典刑,何以立国?凡前日屈节敌人,委质伪命者,宜差第其罪,大则族次则诛又其次窜殛下则斥之远方终身不齿岂可犹畀祠禄使尘班列哉?”拜右谏议大夫兼侍读。
初,肤敏久疾卧舟中,不能朝,时苗、刘之变,帝未反正,宰相朱胜非言于隆佑太后,以“肤敏称疾坐观成败,无人臣节”。及卒,始明其非伪云。年四十九,特赠大中大夫。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假给事中贺金主生辰假:临时充任
B.则以币置境上而已币:钱币
C.其它皆委质求荣,不以为愧委质:呈送礼物
D.宜差第其罪差第:区分等级

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则族/次则诛/又其次窜/殛下则斥之远方/终身不齿/岂可犹畀祠禄/使尘班列哉
B.大则族/次则诛/又其次窜/殛下则斥之远方/终身不齿/岂可犹畀/祠禄使尘班列哉
C.大则族/次则诛/又其次窜殛/下则斥之/远方终身不齿/岂可犹畀/祠禄使尘班列哉
D.大则族/次则诛/又其次窜殛/下则斥之远方/终身不齿/岂可犹畀祠禄/使尘班列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六年,皇上让卫肤敏前往金国祝贺金主的生日。卫肤敏认为,金主的生日还在天宁节后五日,没有听说金主前来祝贺,如果大宋先祝贺他,会有失国体,万一金国使臣不来祝贺大宋,会使朝廷蒙羞。由此可见,卫肤敏十分捍卫国家的尊严。
B.宣和七年,卫肤敏出使金国,虽然得知金人将大举进攻大宋,但他不顾个人安危,依然前往。后来在金国答复国书的问题上据理力争,不为金人所屈。金国对他积恨太深,就把他羁留了半年。
C.在涿州新城时,肤敏与金国太子斡离不相遇,于是派人约见他,斡离不却拒绝与他见面,因为双方在见面的礼节上意见分歧太大。
D.在起居舍人任上,卫肤敏向皇上痛斥奴颜婢膝者的丑行,建议皇上把刑法作为立国之本,对屈节伪命的大臣加以重罚,从而匡本正源。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论用兵事,又以语折之,几复为所留。
(2)前日金人凭陵,都邑失守,朝臣欲存赵氏者不过一二人而已,其它皆屈节受辱,不以为耻。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狂自免。武帝闻其名,问戎曰:“夷甫当世谁比?”戎曰:“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籍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东海王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事,欲求自免,因劝勒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不?” 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原创)、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总角尝山涛造:拜访
B.遂狂自免阳:假装
C.衍自说少不事豫:参与
D.当可不活:救活

(原创)下列各组内容,全都表现王衍“误天下苍生”的一组是()
①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
②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
③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幕仿效
④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
⑤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⑥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
⑦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尊号。

A.①④⑥⑦ B.③④⑤⑥
C.③④⑥⑦ D.②③④⑤

(原创)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王衍有高才又美貌,而且聪明颖悟如同神仙,他常常把自己比作子贡。
B.王衍善于玄谈,又身居高位,加之他声望很高,所以后进者都学习他,以致整个社会形成了一股骄矜浮华的风气。
C.石勒都认为王衍才华出众,但不能为自己所用,力主杀之。
D.王衍死前对自己的人生感到后悔,认为如果抛弃空谈努力匡正天下,就不会落到被杀的结局。

(原创)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申陈事状,辞甚清辩。
②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
③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行。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五年后)秋,季桓子病,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
(《史记·孔子世家》节选)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大司寇行相事摄:代理
B.羔豚者弗饰贾粥:通”鬻”,卖
C.盍地焉致:得到
D.而见鲁城辇:乘车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我为先并矣吾即没,必师
B.陈女乐文马鲁城南高门外以吾获罪孔子
C.乐其贵下人夫子罪我群婢故也夫
D.沮之而不可致地霸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年少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釐子的赞誉。厘子要求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为政有方,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
C.桓子在病重将死时承认当初没有任用孔子是个错误。
D.孔子离开鲁国的原因之一是季桓子耽于女色,怠于政事。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

(2)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断句。(限断6处)
世间极闲适事,如临泛游览、饮酒弈棋,皆须觅伴寻对。惟 读 书 一 事 止须 一 人 可 以 尽 日 可 以 穷 年 环 堵 之 中 而 观 四 海 千 载 之 下 而 觌(dí)面 古 人 天 下 之 乐,无过于此。而世人不知,殊可惜也。
(明•张岱《快园道古•言语》)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太祖平袁氏,以柔为菅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因事诛之,以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
鼓吹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文帝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
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帝怒甚,遂召柔诣台;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竟勋,勋死乃遣柔还寺
[注]①太祖:曹操。②鼓吹:军中鼓吹手。③文帝:曹丕。④治书执法:官职。⑤台:尚书台。⑥寺:廷尉官署。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奸吏数人皆自去秦王惊,自而起,绝袖
B.此重刑非所以止亡所以游目骋怀
C.愚谓乃宜其妻子宁积粟腐仓而不忍人一斗。
D.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言厉色

下列选项中,全都能说明高柔看问题比常人深远的一组是
①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
②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③处法允当,狱无留滞
④愚谓乃宜贷其妻子
⑤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
⑥柔固执不从诏命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高柔担任菅长后,名气很大,所以县中的县吏都引咎辞职了,但高柔用邴吉的事例教导他们,使他们回来,并成了好官。
B.对于民间有诽谤的妖言,文帝十分痛恨,但并没有立即采纳高柔的建议,随着形势的恶化,文帝最终还是采用他的方法,使告密之风平息下来了。
C.军中乐手宋金等人在合肥逃跑了。高柔建议文帝停止用重刑,不杀宋金的母亲和弟弟,大批的人也因不用重刑而得以活命。
D.曹丕因为宿怨,借鲍勋有小过失而要枉法诛杀他,高柔坚决不从,曹丕强令高柔审查并最终处死鲍勋。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之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遨戏,尽丧其赀。逮壮,见天下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握奇》阵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搜览瑰怪;渡浙江,泛具区而归。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辆。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有二将军,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
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慴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进,不少避。知生非懦儒,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终莫能折。
家虽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隐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历代法书,周彝、汉砚、唐雷氏琴,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自闭,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高启《南宫生传》(有删节)
【注】①风后:相传为黄帝相。《握奇》:《握奇经》,古代的兵书。②具区:太湖的古名。③削牍:刻在木简上,这里指书写在纸上。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健儿带刀策马生后踵:跟随,尾随
B.故人皆生多:称赞
C.素工草隶,钟、王逼:逼迫,胁迫
D.遂自闭,复执笔希:同“稀”,很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指飞鸟下始生,一寸之萌耳
B.有忤己,面数之为之,难者亦易矣
C.生能气服人类如此愿十五城请易璧
D.立召客饮啖相乐夫子喟然叹曰:“吾点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宫生是位奇男子,少年时任侠好客,性格直率,喜欢饮酒赌博游玩嬉戏。等到壮年,立志建功立业,于是学得兵法,北上中原,与各位豪杰共商大计。
B.南宫生不仅豪侠仗义,胆识也过人。当时有两个武将非常蛮横,屡次殴辱读书人。南宫生听说后,气愤难平,在酒席上教训了其中一个恶人,为读书人出了一口气。
C.南宫生性格刚直,喜欢辩论。与人争论时,虽能引用事例、分析道理,但因他求胜心强,以势压人,所以众人没有哪个折服于他。
D.南宫生经历了三次变化,由早年的尚侠,变为壮年的“思自树功业”,学兵习武,且豪侠尚气,喜欢交游,助人之急,再变而为“静退”,“怡然处约”。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
②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
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凡 今 天 下 之 论 议 我 者 苟 能 取 以 为 善 皆 是 砥 砺 切 磋 我 也 则 在
我 无 非 警 惕 修 省 进 德 之 地 矣 昔 人 谓 攻 吾 之 短 者 是 吾 师 师 又 可 恶 乎?
——节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其文,曰:“国器也。”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徐阶辈皆器重之。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漕河通,太仓粟充盈,可支十年。互市饶马,乃减太仆种马,而令民以价纳,太仆金亦积四百余万。又为考成法以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人多乐为之尽力。俺答款塞,久不为害。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东北直辽左,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浙江兵民再作乱,用张佳胤往抚即定,故世称居正知人。未几,丁父忧。户部侍郎李幼孜欲媚居正,倡夺情议,居正惑之。诸翰林皆以为不可,弗听。吏部尚书张瀚以持慰留旨,被逐去。时彗星从东南方起,长亘天,人情汹汹,指目居正,至悬谤书通衢。帝诏谕群臣,再及者诛无赦,谤乃已。帝初即位,冯保朝夕视起居,小捍格,即以闻慈圣。慈圣训帝严,每切责之,且曰:“使张先生闻,奈何!”于是帝甚惮居正。及帝渐长,心厌之。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帝疑居正多蓄,益心艳之。言官劾篆、省吾,并劾居正,篆、省吾俱得罪。新进者益务攻居正。诏夺上柱国、太师,再夺谥。居正诸所引用者,斥削殆尽。
(《明史·张居正传》有删节)
【注】①俺答,明时鞑靼首领。②夺情,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忧”。服满再行补职。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议之难:非难、反驳
B.为考成法以吏治责:督责
C.而继光守备甚设:完备
D.巡抚顾璘其文奇:以……为奇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居正政治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少颖敏绝伦 ②用张佳胤往抚即定 ③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
④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 ⑤乃减太仆种马,而令民以价纳 ⑥吏部尚书张瀚以持慰留旨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黔国公位高权重,多次犯法,张居正不惧困难,将其捕获,后来又请求宽恕他的死罪,将他收押在南京。
B.张居正善于用人,他使用了李成梁和戚继光,李成梁镇守辽东,戚继光戍守蓟门,两人屡立战功,被封为伯爵。
C.张居正在父亲死后,本应该按照当时的惯例丁忧守制,但在李幼孜等人的蛊惑下,他却想夺情,继续留在朝廷。
D.皇帝幼年时对张居正非常畏惧,渐渐长大后,内心却讨厌他。在张居正死后,又疑心他贪污财物太多,就削去他的封号,而且把他推荐重用的人也都撤了职。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2) 时彗星从东南方起,长亘天,人情汹汹,指目居正,至悬谤书通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