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荥阳郑德懋,尝独乘马,逢一婢,姿色甚美,马前拜云:“崔夫人奉迎郑郎。”鄂然曰:“素不识 崔夫人,我又未婚,何故相迎?”婢曰:“夫人小女颇有容质,且以清门令族,宜相匹敌。”郑知非人,欲拒之。即有黄衣苍头十余人至,曰:“夫人趣郎”进辄控马,其行甚疾,耳中但闻风鸣,奄至一处,崇垣高门。郑立于门外,婢先白,须臾,命引郑郎入。进历数门,馆宇甚盛。夫人著梅绿罗裙,年可四十许,姿容可爱,立于东阶下。侍婢八九。郑趋谒再拜。夫人曰:“无怪相屈耶!以郑郎清族美才,愿托姻好。小女无堪,幸能垂意。”郑见逼,不知所对,但唯而已。
向暮,一婢前白,女郎已严妆讫。引郑郎出就外间浴以百味香汤左右进衣冠履佩。美婢十人扶入,女年十四五,姿色甚艳,目所未见。郑遂欣然,遂成礼。明日,夫人命女与就东堂,女善弹箜篌,曲词新异。郑问所迎婚前乘来马,今在何许,曰:“今已反矣。”
如此百余日,乃白夫人曰:“家中相失,颇有疑怪。乞赐还也。”夫人曰:“适蒙见顾,良深感慕。然幽冥殊涂,理当暂隔,分离之际,能不泫然。”郑亦泣下。乃大宴会,与别曰:“后三年,当相迎也。”郑因拜辞。
郑乘马出门,倏忽复至其家。其家人云:“郎君出行后,其马自归,不见有人送来。”郑始寻其故处,唯见大坟,旁有小冢。其左右人传:“崔夫人及小郎墓也。”郑尤异之,自度三年之期,必当死矣,后至期,果见前所使婢乘车来迎。郑曰:“生死固有定命。苟得乐处,吾复何忧。”乃悉分判家事,预为终期。明日乃卒。 ——唐·张读《宣室志》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耳中但闻风鸣,奄至一处奄:突然 |
B.然幽冥殊涂,理当暂隔涂:通“途”,道路 |
C.向暮,一婢前白向:对着 |
D.乃悉分判家事,预为终期悉:详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年可四十许其可怪也欤 |
B.郑见逼,不知所对适蒙见顾,良深感慕 |
C.乃悉分判家事乃大宴会,与别 |
D.何故相迎 无怪相屈耶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且以清门令族,宜相匹敌 | B.姿容可爱,立于东阶下 |
C.倏忽复至其家 | D.明日乃卒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荥阳人郑德懋,曾经有一次独自骑马出行,遇到一名姿色非常美丽的女子,强行把他连人带马请进一座庄严华丽的大宅院。 |
B.郑德懋听说崔夫人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非常害怕但不得已只有答应,后来见其女儿姿色甚艳,这才高兴起来。 |
C.郑德懋在崔家停留了百余日后,因思念家中亲人而要求回家,崔夫人和女儿没有强留,在一次大宴会后洒泪相别。 |
D.郑德懋回到家后再去寻找崔夫人宅院,只见大坟与小冢林立,郑悲痛欲绝,三年后他知道自己死期已到,安排好家事后溘然而逝。 |
用“/”给句子①断句,把②③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引 郑 郎 出 就 外 间 浴 以 百 味 香 汤 左 右 进 衣 冠 履 佩。
②然幽冥殊涂,理当暂隔。分离之际,能不泫然。
译文:
③郑尤异之,自度三年之期,必当死矣,后至期,果见前所使婢乘车来迎。
译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于乡党,恂恂①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②言,唯谨尔。
[注] ①恂恂:音xù,温和恭顺。②便便:善于辞令。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章记录的是孔子在乡党、宗庙、朝廷中,所表现的语言、容态各有不同。 |
B.孔子居家乡时,与乡亲、宗族父老相处,他总是信实恭慎,谦逊得像不大会说话。 |
C.孔子在宗庙、朝廷上,却能侃侃而谈,辩明事理,但态度还是非常严谨。 |
D.孔子在乡党和宗庙、朝廷中表现出完全两样的面孔,说明孔子在言行上有互相矛盾的地方。 |
《论语·里仁》里记载,孔子曾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请结合上文,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言与行。
答: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援十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百家。援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尽散以班昆弟故旧。
初,援在陇西上书,言宜如旧铸五铢钱。事下三府,三府奏以为未可许,事遂寝。及援还,从公府求得前奏,难十条,乃随牒解释,更具表言。帝从之,天下赖其便。援自还京师,数被进见。闲于进对,又善兵策,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
十七年,交阯女子徵侧及女弟徵贰反,侧自立为王。于是玺书拜援伏波将军南击交阯。援将其兵缘海而进,随山刊道千余里。十八年春,军至浪泊上,与贼战,破之。援追徵侧等至禁溪,数败之,贼遂败走。明年正月,斩徵侧、徵贰,传首洛阳。封援为新息侯。援所过辄为郡君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条奏越律与汉律驳者十余事,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自后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树数百户;今我以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以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节选自《后汉书·马援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工不示人以朴朴:质朴。 |
B.随山刊道千余里刊:削,开凿。 |
C.数败之数:屡次,多次 |
D.名有计谋名:以……闻名。 |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子孙因为氏”中“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B.不如因而厚遇之 |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D.振声激越,伺者因此觉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援私自释放囚犯,被迫逃亡。遇到大赦,留在北地放牧,拥有了很多的宾客与丰厚的财产。 |
B.马援两次上书皇帝建议像以前一样铸造五铢钱,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从而方便了天下百姓。 |
C.马援平定交阯叛乱时,为当地治城郭,修水利,申明法律,此后,越地流传着马援的故事。 |
D.朋友庆贺马援凯旋,马援却批评孟陵不能规劝自己,并表达了戍守边关,马革裹尸的愿望。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兄况,欲就边郡田牧。
译文:
(2)今我以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
译文:
徐子曰①:“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说:“源泉混混②,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③浍④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离娄》下·一八)
[注] ①徐子:姓徐,名辟,孟子弟子。②“混混”即“滚滚”,泉水涌出的样子。③沟:水渎,深、广各四尺的田间水道。 ④浍:深二仞、广而寻的田间水道。源泉能不舍昼夜,是因其有“□”,否则,就会“□”,,孟子认为“□□□□” (限填4字)是可耻的。
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说说为何为学要如流水,“盈科而后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瓘,字用之。父羽奏补秘书省校书郎、监广积仓,知开封府仓曹参军。持法精审,明吏事。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瓘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
瓘门人魏纲上疏诋天书,流海岛,瓘亦坐是停官。复监邓州税、鄂州茶,以大理寺丞知衡山县,通判寿州,历知循、随、安州,提点广南西路刑狱。邕州獠户缘逋负没妇女为佣者一千余人,悉奏还其家。就除转运使。刘鋹时计口以税,虽舟居皆不免。至是而雷、化、钦、廉、高州犹未除,瓘为除之。减柳州无名役四百人。寻以罪降知洪州。自主客郎中迁太常少卿,知广州。筑州城环五里,疏东江门,凿东西澳为水闸,以时启闭焉。
史沆性险诐①,尝为瓘所劾免。会广州封送贡余椰子煎等饷京师,辄邀留之,飞奏指以为珍货,诏遣内侍发验无有,沆坐不实废,瓘亦降知鄂州。未逾年,复为陕西转运使,徙河北。以给事中知开封府,政事严明,吏民惮之。内东门索命妇②车,得赂遗掖庭物,付府验治,狱未上,内降释罪。谏官吴奎言法当执奏,而瓘不即奏行,请以废法论,降知越州。
侬智高寇广东、西,独广州城坚守不能下。于是论筑城功,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复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给禁卒五千,听以便宜从事。属狄青已破贼,召还,纠察在京刑狱。议者请开六塔河,塞商胡北流,宰相主其说,命瓘按视,还奏以为不可塞。下溪州蛮彭士羲叛,将发兵讨除。进龙图阁直学士、知荆南。瓘以为“五溪之险,师行鸟道,诸将贪功生事,于国家何所利?”因条上三策,以招徕为上,守御为下,功取为失。不报。后卒如瓘议。徙澶州、滑州。又徙邓州,不行,请老,以吏部侍郎致仕,卒。(《宋史•列传第六十二节》有删节)
注:①险诐:阴险诡诈。②命妇:诰命夫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缘逋负没妇女为佣者一千余人逋:拖欠 | B.侬智高寇广东、西寇:敌寇 |
C.宰相主其说,命瓘按视按:巡查 | D.因条上三策条:分条陈述 |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魏瓘精于政事的一组是()
①邕州獠户缘逋负没妇女为佣者一千余人,悉奏还其家。②减柳州无名役四百人。
③筑州城环五里,疏东江门。④未逾年,复为陕西转运使,徙河北。
⑤得赂遗掖庭物,付府验治。⑥以招徕为上,守御为下,功取为失。
A.①③④ | B.②④⑤ | C.①⑤⑥ | D.②③⑥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瓘的父亲魏羽奏请朝廷补任魏瓘为秘书省校书郎、监管广积仓,任开封府仓曹参军一职。 |
B.雷州、化州、钦州、廉州、高州沿用刘鋹当时按人口收税的办法,即使船民也难以幸免。魏瓘替他们废除了这一苛税。 |
C.魏瓘治理政事严明,但有时也不免屈从于权势。比如他畏惧后宫之命释放向内宫行贿的诰命夫人,为此他遭到弹劾,被降职。 ![]() |
D.魏瓘为政,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京刑狱担任纠察时,曾经对开凿六塔河以及镇压彭士羲叛乱的两个朝议提出反对意见。他的这些建议得到认可,朝廷采取了他的计策。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
(2)又徙邓州,不行,请老,以吏部侍郎致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广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 愍祖甚爱异之。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人问其故,季直曰:“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愍祖益奇之。五岁丧母,哀若成人。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①;卒后,家人始赎,季直抱之号恸,闻者莫不酸感。
及长,好学,淡于荣利。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时人号曰“聘君”。父忧服阕,尚书令刘秉领丹阳尹,引为后军主簿、领郡功曹。出为望蔡令,顷之以病免。时刘秉、袁粲以齐高帝权势日盛,将图之,秉素重季直,欲与之定策。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俄而秉等伏诛。
齐初,为尚书比部郎,时褚渊为尚书令,与季直素善,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渊卒,尚书令王俭以渊有至行,欲谥为文孝公,季直请曰:“文孝是司马道子谥,恐其人非具美,不如文简。”俭从之。季直又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时人美之。迁太尉记室参军。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还除散骑侍郎,领左卫司马,转镇西谘议参军。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以为骠骑谘议参军,兼尚书左丞。仍迁建安太守,政尚清静,百姓便之。还为中书侍郎,迁游击将军、兼廷尉。
梁台建,迁给事黄门侍郎。常称仕至二千石,始愿毕矣,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天监初,就家拜太中大夫。高祖曰:“梁有天下,遂不见此人。”十年,卒于家,时年七十五。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闻者莫不伤其志焉。
注:①染衣:指僧徒穿的缁衣。缁衣由黑色染成,故称染衣。
(《梁书·陶季直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服阙忧:担心 |
B.与季直素善善:友好 |
C.领左卫司马领:兼任 |
D.政尚清静尚:崇尚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陶季直“淡于荣利”的一组是()
①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
②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
③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
④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
⑤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
⑥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①②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季直“早慧”,他的祖父陶愍祖“异之”,是“异”其“智”;此后,陶季直面对祖父摆出的四匣子银子竟能首先考虑辈分有序,陶愍祖“益奇之”,则是“奇”其“品”。 |
B.陶季直“及长”为官,无论是担任京城官员,还是出任地方官员,施政都非常推崇“清静”,当地的百姓不仅认为他的施政之举“便”民,而且称誉他任职之处清静和平。 |
C.等到陶季直去世的时候,家徒四壁,子孙没有钱财给他入殓与停柩,听到此事的人没有人不为他的志向感到悲伤。 |
D.陶季直为官能急流勇退,常说官做到二千石,最初的愿望就全实现了。听闻他事迹的人无人不为他的志向感到悲伤,就连梁高祖都慨叹“梁拥有天下,竟见不到这个人。” |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
译文:
(2)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
译文:
(3)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