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 A. | 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
| B. | 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
| C. | 解放军入北京城 |
| D. | 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保护;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一现象的根源是( )
| A.中外合资的结果 |
| B.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
| D.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企业大力支持 |
1872年洋务派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经济侵略 |
|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
| C.大大加强了中国的海防力量 |
| D.使清政府的统治得以稳固 |
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企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B.开办轮船招商局 |
|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 | D.创办福州船政局 |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钳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国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围 |
| B.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形成 |
| C.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
| D.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 |
《南京条约》签订后,在通商口岸地区,“江浙之棉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布棉布质量的提高 | B.交通运输的不便 |
| C.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 D.洋布洋纱的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