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就是一段历史。下图反映了1953年—1956年中国农村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是( )

| A.“大跃进”运动 |
| B.发展乡镇企业 |
|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 C.民生主义 | D.共和主义 |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 | B.李鸿章 | C.康有为 | D.孙中山 |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有人甚至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这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下列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师夷长技以制夷 |
|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 D.设议院,开国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