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抗虫棉对于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
(1)由导入目的基因的棉花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 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
和 。
(2)转基因抗虫棉能有效地杀死害虫,从而降低该种害虫的_ _;此外,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种群中的雄性个体,破坏其正常的_ _,从而降低种群的出生率。
(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和是否翻译成蛋白质,采用的技术手段分别是
和 ,除了分子检测外,还需要进行 的鉴定。
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纤维素酶,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使人们能够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硝酸盐、磷酸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加入的化合物A是__,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培养基。
(2)为了筛选出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
(3)在筛选出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之前,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增加微生物的浓度。若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_________,操作时采用______灭菌的方法;还可用_______方法操作。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_ __。
大肠杆菌常在生物技术上被制成“工程菌”。某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室的大肠杆菌的品系及其他必要材料,对该品系大肠杆菌进行了培养、计数。请分析回答:
(1)微生物的培养基在制备时防止杂菌污染,常用的无菌技术包括 _ 两个方法。
(2)在制备固体培养基的倒平板操作时,平板冷凝后,甲同学将平板倒置。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 __。
(3)乙同学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在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丁2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2种统计结果:丙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30;丁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256,并且取平均值163作为统计结果;请评价这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①丙同学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②丁同学________ _,原因是___________。
(5)戊同学在测定大肠杆菌的密度时发现,在培养基上还有其他杂菌的菌落,但他无法断定该大肠杆菌的品系被污染了。他的理由是什么? __ ____。
回答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
(1)有人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朱砂眼雄蝇,用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基因用B、b表示):
实验一 |
亲本 |
F1 |
F2 |
||
雌 |
雄 |
雌 |
雄 |
||
红眼(♀)× 朱砂眼(♂) |
全红眼 |
全红眼 |
红眼:朱砂眼=1:1 |
||
①B、b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_______性。
②让F2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F3代中,雌蝇有种基因型,雄蝇中朱砂眼果蝇所占比例为。
(2)在实验一F3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雌蝇。研究发现,白眼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有关。将该白眼果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蝇杂交得F′1, 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实验二 |
亲本 |
F′1 |
F′2 |
雌 |
雄 |
雌、雄均表现为 红眼:朱砂眼:白眼=4:3:1 |
|
白眼(♀)× 红眼(♂) |
全红眼 |
全朱砂眼 |
实验二中亲本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F′2代杂合雌蝇共有种基因型,这些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3)果蝇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该基因突变前的部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如下图所示。(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
上图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个氨基酸。
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图中o→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出生率死亡率;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马拉松长跑是一项超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调节的结果;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的特点。
(2)出发后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这是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途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升高,故应及时补充水分。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高血糖素增加,与其具有协同关系(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以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5)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