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动物器官的体外培养技术对于研究器官的生理、病理过程及其机制意义重大。下图是一个新生小鼠的肝脏小块培养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肝脏切成小薄片,这有利于肝脏细胞 、 。
(2)气室中充入5%CO2气体的主要作用是 。
(3)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是为了抑制细菌生长,但要注意选择抗生素的 ,以保证抗生素对肝脏无害。
(4)有机物X有毒性,可诱发染色体断裂。利用上图所示装置和提供的下列材料用具,探究肝脏小块对有机物x是否具有解毒作用。
材料工具:
肝脏小块,外周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培养液,植物凝集素(刺激淋巴细胞分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滴管:吉姆萨染液(使染色体着色),有机物x溶液等。实验过程:
①在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植物凝集素培养淋巴细胞,取4等份,备用。
②利用甲、乙、丙、丁4组上图所示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表示已完成的步骤)。
|
甲 |
乙 |
丙 |
丁 |
步骤一:加入肝脏培养液 |
√ |
√ |
√ |
√ |
步骤二:加入有机物X溶液 |
√ |
|
√ |
|
步骤三:放置肝脏![]() |
√ |
|
|
|
上表中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取4组装置中的等量培养液,分别添加到4份备用的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取淋巴细胞分别染色、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并对比分析。若丙组淋巴细胞出现异常,面甲组的淋巴细胞正常,则说明 。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生活感受:夏天,做熟的食品很快就会腐败变质,俗称“变馊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做熟的食品里生出了无数细菌。食品中的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由食品自然产生,还是来自于空气?对此,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1822~1895)进行了认真地研究。
巴斯德把新鲜、清澈的肉汤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玻璃瓶里,然后把甲瓶的瓶颈烧软,并拉成鹅颈似的弯曲细长的形状,把乙瓶的瓶口敞开。随后他再次煮沸瓶内的肉汤。
观察发现,乙瓶内的肉汤很快就腐败变质了;而甲瓶,尽管肉汤通过弯曲细长的瓶颈与外界相通,但4年后,瓶内的肉汤仍然新鲜如初。后来他又反复做了几次类似的实验,都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
怎样解释这一实验结果呢?巴斯德认为,纯净的肉汤是永远不会自然生出细菌的,使肉汤腐败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
分析材料中所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⑴研究生物学最基本的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材料中运用的是_____法。其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⑵观察到的现象是:
⑶提出的问题是:
⑷实验设计了对照实验吗?
⑸装入甲、乙两瓶的肉汤为何要再次煮沸?
⑹实验研究的单一因素是
⑺得出的科学结论是
为“探究食盐对草履虫的影响”。请依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在给出的步骤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方案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和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原理:草履虫具有应激性,它对外界刺激能发生反应。
材料和用具:草履虫培养液、食盐、吸管、显微镜、载玻片、镊子、吸水纸
实验方案实施步骤:
|
①从草履虫培养液中吸一滴含有草履虫的培养液,滴在载玻片的左侧,右侧滴一滴不含草履虫的培养液,并将两滴培养液连通。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草履虫的运动状况。过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培养液的草履虫数量大致相等。(见示意图)(提示:实验排除食盐浓度因素的影响)
②下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据图回答(符号与文字全对才给分):
(1)图中结构1是 ;
(2)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车间”为[ ] ;
(3)结构5为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4)细胞内有双层膜的结构又是细胞控制中心的是 ;
(5)如果B图为大葱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 ;
(6)B图细胞中没有,且与A图所示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 ] ;
(7)12所示的结构的化学组成为 和 ,它与染色体
的关系为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8)合成酶的场所是[ ] 。
(9)若某细胞同时有AB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 细胞。
下图中表示胰腺细胞合成与分泌酶原颗粒的大体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胰腺细胞内部,酶的合成场所是 ;对酶进行加工和
包装的场所是 。
(2)将酶运输到加工场所的细胞器是 。
(3)除分泌小泡外,参与酶原颗粒分泌过程的非细胞器结构还有
。
(4)酶原颗粒的合成、运输、加工和分泌需要ATP提供能量,与ATP生成极为密切的细胞器是 。
图3表示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强度和氧气释放速度的关系。图4表示该植物在不同温度(15℃和25℃)下,某一光强度时氧气释放量和时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①当图4纵坐标分别表示光合作用所产生氧气的净释放量和总量时,则它们分别是在光强度为________和________千勒克司下的测定值。
②若该植物的呼吸商(呼吸商=呼吸放出的CO2量/呼吸消耗的O2量)为0.8,在25℃条件下,1小时内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为________毫升。
③若该植物的呼吸商为0.8,在25℃.4千勒克司光强度下,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除完全利用呼吸所产生的CO2外,每小时还应从外界吸收CO2_______毫升。
④在4千勒克司光强度下,25℃时该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葡萄糖量是15℃时的________倍,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