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
|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
| 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
|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
与“人是万物的尺度”相比,苏格拉底的“我知道自己的无知”这一观点在哲学上的意义是
| A.人类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 B.对“自我”的发现 |
| C.对绝对权威的否认 | D.对人类自身的关切 |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新汉字之一“她”,来自于诗人刘半农(1891—1934)29岁时所写的一首诗《教我如何不想她》:“……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下列各项中,与该诗的创作直接相关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
| B.辛亥革命后恋爱自由成为一种时尚 |
| C.胡适等人发起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
| D.当时青年知识分子追求民主自由 |
“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吾国今日既曰五族共和矣,然曰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族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 A.推翻满人政权,建立汉人专制政权 |
| B.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独立 |
| C.强调排满革命,建立统一民族国家 |
| D.主张反清复明,恢复汉人一统江山 |
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相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C.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
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1883年,又说:“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材料体现的王韬的思想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 | B.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 |
| C.师夷长技以制夷民主共和 | D.君主立宪民主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