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
A.浓度均为0.1 mol·L-1的新制氯水,加入少量NaHSO3晶体,片刻后,溶液中HClO 分子的浓度减小 |
B.室温下,将1 mL 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mL后,测得其pH<5 |
C.在硫化氢水溶液中加入碱有利于S2—的生成 |
D.500℃左右比室温更利于合成氨反应 |
进行过滤操作时,应选用的一组仪器及用品是
A.烧杯 酒精灯 试管 铁架台 漏斗 |
B.滤纸 烧杯 试管夹 漏斗 玻璃棒 |
C.漏斗 玻璃棒 烧杯 铁架台 滤纸 |
D.滤纸 烧杯 试管夹 试管 铁架台 |
要从硝酸钾和食盐(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较纯净的硝酸钾,应把它们 ( )
A.溶解过滤 | B.制成热饱和溶液,降温后再过滤 |
C.加热、冷却后蒸发 | D.溶解、过滤后结晶 |
在盛放浓硫酸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如下图警示标记的是
铜有两种常见的氧化物CuO和Cu2O。某学习小组取0.98g(用精密天平测量)Cu(OH)2固体加热,有铜的氧化物生成,其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另外,某同学绘制了三条表示金属氧化物与其所含金属元素的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A到B的过程中有0.01 mol电子发生了转移 |
B.图1整个过程中共生成0.26 g水 |
C.图2三条曲线中,表示CuO和其中所含Cu元素质量关系的曲线是A |
D.图1中A和B化学式分别为Cu2O和CuO |
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 |
氧化性:Cl2>Br2>I2 |
B |
c处先变红,后褪色 |
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
C |
d处立即褪色 |
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
D |
e处变红色 |
还原性:Fe2+>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