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 B.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
|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
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
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下面所列历史事件可以称为“里程碑”的有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
| A.《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 |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
“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
|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 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并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
| A.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
|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
|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938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就是蒋介石先生。毛泽东的这一评价是基于蒋介石
| A.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 | B.主动谋求国共第二次合作 |
| C.放弃了国民党一党专政 | D.积极组织和领导抗日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