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人”逐渐成为古希腊哲学家研究的中心,其主要原因是
| A.失去了研究、探讨自然的兴趣 |
| B.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
| C.他们认为人与自然关系密切,研究人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自然界 |
| D.城邦的发展,人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体现 |
从2004年到2010年,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机构在成员国强力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下,成功制止了500余起恐怖事件的发生;从2002年到2010年,上合组织框架内多次举行了不同层面、不同规模的联合军事反恐演习。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
| A.是具有结盟性质的军事政治组织 | B.有利于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
| C.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 D.体现了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
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这说明
| 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风向标 |
| B.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
| C.邓小平南巡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
据下列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已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
| B.已经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 C.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
| D.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发展 |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 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 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
|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
| C.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
| D.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
建国初期的历史教学,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识主要借鉴苏联经验。1953年,通行全国的历史教科书参照苏联课本编写;1959年《历史教学》杂志开始公开谈论学苏联“必须结合”中国“教学的实际”,要防止简单的机械的类比和牵强附会。导致50年代中国历史教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左倾思潮出现 | B.一五计划完成 |
| C.中苏关系恶化 |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