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 | 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 B. | "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
C. | 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 D. | 收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
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C.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 D.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
下图是1980年摄于北京故宫的一幅照片。图中红旗轿车前的牌上写有“在不影响我处工作情况下,观众使用车照一次收费两角”字样。若给此照片取一标题,较为合适的是
A.市场经济春风吹进皇宫 |
B.民族汽车工业重获新生 |
C.传统经济观念根深蒂固 |
D.自主经营观念深入人心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是指()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
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陈云在发言中强调:“……面前摆着两条路要我们选择:一个是继续挖农民的口粮;一个是城市人口下乡。两条路必须选一条,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我认为只能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人民公社化运动 | B.改善城市居民生活 |
C.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 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
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特殊”、“新式”的原因是()
A.确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 B.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C.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 D.是在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