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区海陆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20℃等温线表示七月份某大陆局部地区和临海地区的等温线分布,虚线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其中能正确表示各地区等温线弯曲方向的分别为( )
A.P1、P3 B.P2、P3
C.P2、P4 D.P1、P4
2.图中A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气候冷湿B.水源不足
C.光照不足D.市场狭小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5°,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小题。黄赤交角为24.2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
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小纬度为22.1°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当地时间2012年8月6日1时31分(北京时间13时31分),经过半年多飞行的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登陆。本次探索的主要目标是: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存在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结合下表,完成小题。
行星 |
质量 |
体积 |
主要大气成分 |
表面平均温度 |
黄赤 交角 |
自转 周期 |
公转 周期 |
地球 |
1.00 |
1.00 |
氮、氧、氩及其他 |
22℃ |
23°26′ |
23时56分 |
365日 |
火星 |
0.11 |
0.15 |
主要是CO2,还有部分水蒸气 |
-23℃ |
23°59′ |
24时37分 |
687个地球日 |
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 )
A.体积大小 |
B.季节变化周期 |
C.质量大小 |
D.昼夜更替周期 |
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
A.存在着不为人知的火星生命 |
B.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
C.大气成分与地球相似 |
D.是太阳系中自然环境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 |
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小题。僧一行的发现,实际上是( )
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
B.地球在一年中公转速度的变化 |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D.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
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关联的是( )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C.北半球冬半年短于夏半年 |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
读下图,回答小题。甲、乙、丙三艘轮船从所在海域同时沿图示方向驶向180°经线,若时速相同则( )
A.同时到达 |
B.到达的顺序是甲、乙、丙 |
C.到达的顺序是甲、丙、乙 |
D.到达的顺序是丙、 乙、甲 |
若甲船于8月21日10时(区时)起,经过1小时40分越过了180°经线,则此时它到达地点的区时是( )
A.8月20日8时20分 |
B.8月20日11时40分 |
C.8月21日11时40分 |
D.8月22日11时40分 |
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小题。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
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
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
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
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
A.甲、乙 |
B.甲、丙 |
C.乙、丁 |
D.乙、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