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53g碳酸钠中含NA个CO32— |
B.0.1molOH—中含NA个电子 |
C.1.8g重水(D2O)中含NA个中子 |
D.标准状况下11.2L臭氧中含NA个氧原子 |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 2Z(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
A.T1<T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 B.T1<T2,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
C.T1>T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 D.T1>T2,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
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工业合成氨时使用催化剂 |
B.配制FeCl3溶液时加入少量的盐酸 |
C.在Na2C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1×10-7mol/L |
D.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
工业上利用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合成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其中催化剂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
B.恒容通入氩气,使反应体系的压强增大,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
D.在t1、t2时刻,NH3 (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NH3 (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v=![]() |
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 2 min后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2 |
B.2 min内A的反应速率为0.6 mol·L-1·min-1 |
C.B的转化率为40% |
D.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在1 000 K时,已知反应Ni(s)+H2O(g) NiO(s)+H2(g)的平衡常数K=0.059,当水蒸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此反应
A.已达平衡状态 | B.未达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 |
C.未达平衡状态,反应逆向进行 | D.无法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