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面临怎样严峻的形势?概括指出社会各阶级和阶层对这一“形势”作出的反应及其结局。卢沟桥事变后,中国社会各阶级和阶层又作出了什么反应?有什么结局?指出“反应”的原因。对以上两个时期人民抗争的结局,你有何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
(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过去很多年,我们在解读铁路为什么在《马关条约》前不能在中国获得发展时,总是以为铁路理念与中国人传统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相背离,总是说铁路所经地方破坏了中国的风水,因而被抵制被拒绝。其实,这个说法是不真实的。铁路在《马关条约》前无法在中国获得充分发展,主要是因为那时中国没有足够物流和人流;而那时中国之所以没有足够物流和人流是因为中国的资源没有获得充分开发;而中国的资源没有获得充分开发,主要的也不是中国人的传统理念,而是因为中国没有足够的开发资本,中国凭借自己的资本去开发矿产资源,去修筑铁路,那是一个不可想象的困难。
《马关条约》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这个条约同意“日本臣民”有权在中国投资办厂,享受进出口政策优惠。根据条约体制,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对日本人获得的这个权利一体共享。于是,在1895年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外国资本像钱塘江大潮一样涌进中国,过去几十年中国人无法梦想的增长迅即实现,贯通南北的两条铁路干线迅速分段动工,开平煤矿、汉冶萍公司等矿产资源很快获得开发。至1903年,铁路已成长为一个具有巨大赢利空间的新兴产业,以致中国民间资本强烈要求政府将这些产业向他们开放。如果没有外国资本的介入,中国不可能在1895年之后获得迅速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也不可能在那个时刻发生。
外国资本对中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不能说这就是经济侵略,这只是资本凭着本性寻找利润空间和价格洼地。
——马勇《重新认识近代中国的外国资本和资产阶级》
评材料中关于近代外国对华资本输出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5分)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伴随着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前面论述的混乱和改革深深的影响了中国思想家,迫使他们重新估价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了新的国际分工,世界经济体中的核心区、半边缘区、边缘区三个部分的区分更加清晰,新型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处于核心区,传统农业国和古典农业文明被现代生产力造成低度发展和边缘性发展。工业革命拉大了各文明区的差距。……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的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一一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西方器物文明,制度文明、精神之明等各层面的文明都逐步传入我国,面对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冲击,这一时期的中西文明交流是不平等的,中国处在明显的弱势的一方、带有被动性。这次的交流促进了中国文明发展的转型。
——摘引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德、日的非和平方式崛起模式中最关键的是毫无节制地挑战现存霸权和国际关系,以军事扩张来解决经济资源的短缺,以及在制度和文化因素中的扩张特征。德国和日本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固,在19世纪束20世纪初—度成为欧洲和东亚最强大的国家,并对英国及其他老牌强国构成严重成胁。它们的迅速崛起必然遇到现存霸权国家和整个国际体系的压制,形成不可避免的生死对抗,最终导致其崛起进程的中断和失败。尽管二次大战以后,德、日在某些方面实现了再崛起,但是始终不能成为完全的世界大国。这其中的教训,值得每个后起大国认真吸取。
——摘自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四在2012年ll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越南自从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以华为师”,并坚持结合自身实际,悦意创新,20年之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一一魏伟新,王利文《越南改革开放发展历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伴随着经济变革而来”发生怎样的重大政治变革?(4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工业革命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文明转型”的主要特点和历程。(10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日本、德国崛起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德国与日本经济发展的相同原因有哪些? (7分)
(4)根据材料四,从现代化讲程的角度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简析该政策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
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
(2)依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
材料三
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
——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
(3)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冷战结束初期多极化“较好的发展势头”的表现。美国奉行“单边主义”对当时国际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霸主地位减弱、国际影响力下降。……与此同时,以金砖国家为玳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八国集团的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取代,多极化论再受重视。
——俞邃《当今世界格局仍呈多极化》
(4)依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世界格局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外交多次在外交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国总体外交的一部分,中国体育外交的开展是在中国总体外交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共和国半个世纪的体育外交史中,前苏联和东欧占有很大的篇幅。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朋友,这些国家对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到1962年十年间,中国对外体育交往总人数是10,291人,而与苏联和东欧的交往就占到了76%,达到7,820人。
——《60年中国体育外交:与世界牵手》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与作用。
材料二 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的范围扩展到一些亚非拉国家。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1963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的一个综合性大型国际运动会。从此,新中国把同亚非拉的体育交往逐步上升到主要位置。
——《60年中国体育外交:与世界牵手》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1954年,国际奥委会第49届全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奥委会,但同时顽固坚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拒绝撤销台湾体育组织作为国家奥委会的资格。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奥委会在经过斗争后,于1958年8月19日声明退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
1975年4月,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权利。1979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的名称为“中国台北奥委会”。
(3)联系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形势,概述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有利因素?阻碍新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材料四 1981年,中国男排反败为胜、力克韩国队,北京的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浑身伤病的李宁(体操),只得到最后一名。一些报道竟谩骂李宁为“体操亡子”。李宁还收到绳子,让他上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员和代表外国参赛的原中国运动员超过了1000人。其中最有名的是郎平。2008年8月15日,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新华时评认为“郎平依然为国争光”。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在体育情结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