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 |
B.土改的完成 |
C.三大改造的完成 |
D.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 B.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 D.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君主集权加强 | B.皇权逐渐衰弱 |
C.内阁取代六部 | D.首辅权力失控 |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
C.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
黄宗羲认为: “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 ,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 B.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 D.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
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一现象发生在
A.秦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