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
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禽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乱,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起:出身
C.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危:危险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弛:延缓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②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①迪深厚有器局②部勒骁锐士,禽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阴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禽贼,斩以徇。
(2) 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3)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吏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吏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选自《三国志·魏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诡责:要求
B.县掾吏穷困穷困:贫穷
C.师旅不息师旅:战争
D.不矜廉隅廉隅:棱角,比喻品行方正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司马芝“为政有方”的一组是()
①母老,唯在诸君②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
③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④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⑤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⑥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芝很孝顺。当他避乱荆州时,在鲁阳山遇到了贼寇,同行的其他人都撇下亲人逃跑了,只有他守护着老母亲,他的言行使贼寇放弃了对他的伤害。
B.司马芝不畏豪强。他担任菅长时,派遣郡主簿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服兵役,掾吏认为此事必不成,虽然刘节百般阻挠,但最终王同等人还是服了兵役。
C.司马芝性格耿直,不徇私情。宫中的太监想托他办事,不敢开口讲,就想通过他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然而董昭也很害怕他,所以就没有帮太监的忙。
D.司马芝善于教导下属。他认为君王制定了法令却有人违犯,是君主的不足,官吏触犯法令让君主知道了,就是官吏的灾祸。他的这一观点对下属很有启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为大宗,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2)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隐兖州。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喻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贼平,进封阶。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大率与直十不偿一。又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许孟容、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
(《新唐书·卷一五八·列传第八十三·张建封传》)
【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②阍闼:宫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显扬
B.希烈数败王师,甚张:张狂
C.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怎样
D.欲去,不许亟:赶紧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攉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B.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攉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C.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攉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D.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攉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建封慷慨豪迈,洞察事理。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的盔贼时,张建封认为不必交战,只要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
B.张建封文武双全,治军有方。李希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壕练兵严加抵拒,叛军最后被平;治理徐州时,全军大治。
C.张建封关心民生,体恤民情。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拘,张建封向皇帝求情,并趁机请求废除官市,皇帝欣然应允。
D.张建封待人宽容,礼贤下士。张建封善容人过,对恶人也法内宽容;喜欢延揽人才,不管贤能与否均同礼相待,士人也觉得宾至如归。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塞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卒以马,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来矣。今日之议,事,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酋相目以退。翌日,策凌如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以大逆诛,其党穷:穷究,彻查
B.卒以马,不能穷追病:生病
C.斩大将军马尔赛于军徇:示众
D.事,万世和好集:成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鼐事上久,能知上用心均二策,宁许以负奏曲
B.倘诸公心知某冤不言明足以察秋毫之末,不见舆薪
C.请大将军马尔塞不拘
D.诸酋相目退不赂者赂者丧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傅鼐为人刚直的一项是
①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②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
③用兵数年,所言验④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
⑤公愤激,自率所部出⑥辄迎拒曰:“王误矣!”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无数人得以平反昭雪。
B.傅鼐在察看军情途中偶遇贼军,在兵马疲惫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获得皇上的嘉奖。
C.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D.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恶已诛,胁从罔治。 (3分)
(2)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3分)
(3)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帝曰:“苎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驾旋,瑶扈至宝应。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扬人见瑶,无不感泣。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置宴。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以忧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赠太子太保,谥恭靖。(节选自《明史·蒋瑶列传》)
注:①“疋”pǐ同“匹”②縆gēng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瑶执不可。——执:坚持。
B.微瑶,民且重困。——微:认为……卑贱。
C.竟扈至临清而返。——竟:竟然。
D.迨迁陕西参政。——迨:等到。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蒋瑶全心为民的一组是()
①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
②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③此花已绝,今无以献。
④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⑤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⑥既归,僻处陋巷。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德年间,蒋瑶力陈时政弊端,他认为在内府各局担任监督的宦官人数增加太多,这样会导致军队耗费太大,以致损耗国力。
B.武宗南巡至扬州,随行的权幸因扬州繁华富庶,向蒋瑶大肆索要财物,蒋瑶对此暗中抵制,后被权幸用铁绳捆绑数日才被释放,扬州人对此无不感慨落泪。
C.皇帝对蒋瑶非常器重,在宴会上,他下令将蒋瑶的席位移至殿内,然后把皇亲移到殿右来为蒋瑶让出席位,并且强调尊重贤才比亲近亲人更重要。
D.嘉靖年间,朝廷工程繁多,耗费巨大,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皇帝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
(2)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