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图提供的气候资料,完成1—2题。
1.已知①②③④有一个地区可以种植橄榄、葡萄、柑桔等经济作物,该地在 (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③可能是下列城市 ( )
A.胡志明市 B.伊斯兰堡 C.罗马 D.悉尼
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五·一”节到美国旅游 | B.上海人出差到北京 |
C.广州某同学去北京上大学 | D.某市领导下乡检查工作 |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题。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
C.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 D.蕴藏的资源数量 |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 B.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
C.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
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题。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 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
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 | D.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 |
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
A.肯尼亚 | B.韩国 | C.澳大利亚 | D.美国 |
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且危害范围较广的是
A.干旱与地震 | B.台风与滑坡 |
C.洪涝与干旱 | D.泥石流与寒潮 |
温度距平是指该年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的差距。读图回答题。下列各时段中,全球气温均高于平均值的是
A.1880~1900年 | B.1900~1940年 | C.1940~1980年 | D.1980~2000年 |
下列有关图示气温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破坏,导致沙尘天气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
B.冰箱、空调使用时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造成“臭氧空洞”,使紫外线增加 |
C.毁林,以及矿物能源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量增多 |
D.近现代地壳运动频繁,火山喷发导致大气中的热量剧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