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说明:()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B.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权为民用,纵然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这幅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 |
C.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性 |
幸福,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有诸神之赐、来世之享、天赋权利等解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幸福是金钱的占有、幸福是奉献的喜悦等观点。分析这些幸福观,正确的理论出发点是:()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
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
④正确的幸福观才是美好生活的航标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百亩试验田亩产926.6公斤!“杂交水稻之父”隆平再次刷新世界对杂交水稻的认识.也再次让世人看到了这位中国科学家几十年不变的科学精神和民生情怀。半个世纪来,袁隆平一身泥、一身水奋斗在田间,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袁隆平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有这样一句话:“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①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改造自然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③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