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谓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完全由市场自发调剂的商品经济……可见,典型的全社会范围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反“和平演变”战略与策略》
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太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何不同?
(2)请结合世界现代史上的有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观点。
(3)你如何认识这场姓“资”姓“社”的争论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4)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推动下,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作出了哪些重大探索?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邓小平理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
——《韩非子》
“民乏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道德经》
材料二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在甲午前,他写了一篇《孔子改制考》。他说孔子根本是个改革家,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要改革法制……康有为这本书的作用无非是抓住孔子做他思想的傀儡,以便镇压反对变法的士大夫。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正因为两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完论是老店,是冒牌一一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
——胡适《吴虞文录序》
(1)概述材料一中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如何评价黄宗羲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思想“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比较康有为、胡适对待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态度。据此谈谈当今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毛泽东曾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荣氏企业的百年发展史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破土而出
1896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广生钱庄。
1902年,在无锡创建保兴面粉厂,开始转向实业。这是无锡历史上第二家近代企业。17亩地皮,60匹马力引擎,四部法国石磨,三道麦筛,两道粉筛,这是面粉厂的所有家当。
材料二黄金时期
1915年,创办申新纺织厂。
1920年,筹建申新第三分厂,引进美国最新纺纱机25万锭,马达每机一只,发电机3200KW。
1924年,荣宗敬化妆成工人到日商丰田纱厂参观。次年春,申新宣布废除封建工头制。
1931—1932,申新三厂着力试办“劳工自治区”。
1932年,申新纺织系统共有9个分厂,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棉纺织资本集团。
材料三萎缩重生
1938年,大部分毁于战火和掠夺,部分迁往后方发展。
1948年,陆续外迁海外发展,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经再三斟酌决定留在大陆。
1951—1955年底,在荣毅仁主持下,荣家在大陆的全部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1993年,上海棉纺22厂(原申新九厂)与香港南洋集团(荣宗敬幼子荣鸿庆创办)合资,建成上海申南纺织有限公司,荣鸿庆出任董事长。迄今为止,它是上海棉纺织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拥有最先进的设备与技术,产品95%外销。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勋《荣氏兄弟》等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荣氏企业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棉纺织资本集团”的有利条件。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氏企业萎缩与重生的因素。
(3)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荣氏企业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积极作用。

实现民主制度的创新是践行民主道路上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和认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阮炜《“苏格拉底问题”背后的政治》
材料二第二款: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的总司令,并在各州民团奉召为合众国执行任务时担任统帅。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
第一修正案:保护公民信仰、出版、集会、示威的自由。
第十三修正案:废除奴隶制度。
第十五修正案:所有公民不得由于肤色、种族的区别或曾被强制劳役(即曾身为奴隶)而受到选举权的限制。(不包括性别)。
第十七修正案:代表各州的联邦参议员必须直接选举。
第二十二修正案:总统最多连任一次。
第二十四修正案:选举权不受税收限制。
——《美国宪法修正案》
材料三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了“历史的终结”。
——(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
(1)根据材料一归纳民主政治的优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雅典民主运行的主要机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主实践的特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创新和探索是对“历史的终结”的否定。

阅读以下中外名人论述孔子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予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焚书》(1 590年)
(1)归纳材料一中李贽的基本观点,这种观点的出现反映了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法】伏尔泰《哲学辞典》(1764年)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伏尔泰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
材料三孔子……为大地教主。生于乱世,……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而立《春秋》新王行仁之制。……此制乎,不过其夏葛冬裘,随时救民之言而已。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1892年)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因素。
材料四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予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1935年)
(4)材料四中鲁迅对孔子的评价角度与其他三则材料有什么不同?列举两例史实论证鲁迅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阐述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和评价历史?

国家财政收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英关税、土地税及其在财政收入所占比率》(单位:白银万两)

收入

年份
英国
中国(明朝)
关税 所占
比率
土地
税总额
所占
比率
关税
收入
所占
比率
土地
税总额
所占
比率
1490
6.7
5%
30.4
21.77%
3
0.17%
1614
93%
1552
7.5
11%
28.3
40.81%
8
0.45%
1309
73%
1602
3.6
14%
65
25.52%
20
0.87%
1844
80%


——刘昀:《14—17世纪中英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比较研究》
(1)据材料一,比较1490—l602年间中英两国关税收入、土地税收在本国财政收入中比重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清代)关税收入总额直线上升,至清末已比鸦片战争前夕增加了近百倍,所占财政收入比重也由清代前期的10%左右猛跃为晚清的30%左右,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清政府借用外债活动可以光绪二十年(1894)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此之前,其国外借款共计4626万两,每年收入平均仅占财政总收入的4%左右;晚清时期共借外债l2.04亿两,每年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50%。
——申学锋《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
(2)据材料二,说明清代晚期财政收入构成的变化,据此分析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美国国家救济与联邦工程计划支出(单位:万美元)

——《1942年美国统计摘要》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概述财政收支状况的变化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趋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