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面两幅地图
从两幅地图中提取两项中国革命形势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
18世纪初至明治维新前农民暴动的次数表
年份 |
次数 |
一年平均 |
年份 |
次数 |
一年平均 |
1701~1710 |
55 |
5.5 |
1791~1800 |
122 |
12.2 |
1711~1720 |
73 |
7.3 |
1801~1810 |
98 |
9.8 |
1721~1730 |
70 |
7.0 |
1811~1820 |
166 |
16.6 |
1731~1740 |
86 |
8,6 |
1821~1830 |
133 |
13.3 |
1741~1750 |
130 |
13 |
1831~1840 |
279 |
27.9 |
1751~1760 |
116 |
11.6 |
1841~1850 |
129 |
2.9 |
1761~1770 |
108 |
10.8 |
1851~1860 |
170 |
17 |
1771~1780 |
78 |
7.8 |
1861~1867 |
194 |
27.8 |
1781~1790 |
229 |
22.9 |
请回答:
(1)此表反映了哪一趋势?表明了什么问题?
(2)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强烈地冲击着幕藩统治者。将军和大名的生活日益腐化奢侈,购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商品,需要大量的货币,单靠出卖“年贡米”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就向豪商们借债。据估计,1790年的债务总额高达6 000万两黄金,年息300万石米。一些大名因负债太多,只得让债主购买武士身份,给予“带刀”特权和参与藩政的权利。将军和大名因财政支绌,减少或发不出武士的禄米,使武士的生活陷于困境,不少下级武士沦落到无处安身的地步,成为“浪人”。其中一部分浪人被迫从事当时被认为卑贱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一部分浪人放弃武士身份,去做教师、医生、作家等。下级武士的沦落和向资产阶级的转化,为明治维新准备了领导者。
材料二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的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是1:5,而国际市场上却是1:15或16,也就是日本的白银价比国际市场上要贵三倍多。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面对材料二所述这种状况,西方商人采取了什么举动?
(3)材料一、二中的这些变化给日本封建秩序和日本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德川幕府统治下,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士是统治阶级,上至将军、大名,下至一般武士,都属于“士”这一等级;农民占全国人口80%,他们世世代代为领主耕种,把收获的大部分交给领主,还要负担各种杂役和劳役;工商业者大都住在城市,他们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贱民”,他们只能从事一些当时被认为是最低贱的职业。
——人教版教科书选修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怎样的政治状况?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对日本社会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事件?结果如何?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阅读以下材料:
16世纪,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同日本发展贸易。……对外贸易限制在长崎一港进行,而且由幕府一手垄断,至此完成了锁国。……在锁国期间,准许同日本贸易的欧洲国家只有和基督教没有关系的荷兰。荷兰把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当作殖民地,以巴达雅亚(雅加达)作为东印度公司的根据地,在长崎设立了分公司。荷兰向幕府保证不传播基督教,商船一到长崎,即由商船船长向幕府提交“荷兰风向书”,报告海外的情况,一直到幕府末年,荷兰始终采取阻挠其他欧洲国家同日本进行贸易的政策。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6世纪,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当时西方国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分析,锁国政策下的日本为何“准许同日本贸易的欧洲国家只有荷兰”?
(3)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能在日本实行两百多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的内战和干涉对有关的所有党派都是一场灾难。它使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沿岸的俄国农村的土地荒废,使俄国人民大批死于战祸、饥饿和疾病。同样严重的是新成立的苏联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系恶化了。苏联领导人怀有的“被资本主义包围”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担心进一步加深,而西方政治家则对1919年建立的共产国际的无用“宣言”过于认真。这种相互的不信任既深刻又持久,因此毒化了随后十年的国际关系。
——《全球通史》
材料二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苏俄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新经济政策意味着“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3)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材料二中列宁采取的经济政策及其对苏俄的重大意义。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列宁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