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组成中,工人、农民代表占18.46%,知识分子代表占21.14%,干部代表占32.43%,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占16.08%,其他代表占11.89%。上述材料表明
A.人民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 |
B.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
C.人民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D.人民代表大会是民主党派的重要机构 |
针对希腊可能退出欧元区这一情况,爱尔兰央行行长霍若翰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订立之初并没有预见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但很多在订立协约时没有预见到的事在现实中都发生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终将是对其自身的回归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人类的任何认识都是相对正确的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气象专家指出,人工增雨(雪)作业需要一定的云和降水条件,受目前科技水平的限制,还做不到晴空条件下的“人工造雨(雪)”。这表明()
①客观规律始终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客观条件制约着实践活动的结果
③实践活动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④实践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多年来,我国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到法制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从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到西部“两基”攻坚,从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系列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推动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民生改善。这说明()
A.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
B.认识推动人们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
C.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和归宿 |
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
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据专家介绍,中国利用乌克兰废旧航母改装的这艘航母,目的之一是通过改装,摸清航母的技术途径,从中掌握一些航母设计和建造的技术,进而把这些技术运用到今后的航母设计和建造之中。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