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02年以来,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但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的投资马车。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在过去3年里持续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目前投资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44%,而消费率(消费占GD.P比重)却一路下降至53%,较世界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
材料二: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是要努力扩大国内需求。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
(1)运用对立统一的原理,简述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2)运用有关经济常识分析政府如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2014年最低收购价。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2014年该政策实施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注:P为价格,Q为数量,D1价格提高前的供给量,D2为价格提高后的供给量。
甲企业去年生产一种M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12元,产量为100万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10元。如果今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企业今年M商品的销售收入与去年相比
A.减少40万元 | B.减少48万元 | C.增加40万元 | D.保持不变 |
一个IT专业的80后海归博士,创办了为农民找工作的网站。上线一年多,网站运用大数据为一万多名农民工精准“挖”到工作。为了解农民工的求职需求,他还曾到工场打工。这位海归博士创业成功的经验可概括为
A.根据社会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 |
B.把高学历和高技术转化为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
C.在市场需求、职业理想和个人专业间找到最佳结合点 |
D.脚踏实地了解职业岗位要求是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条件 |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场经济”在上海郊县悄然出现。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利用现代销售条件更好地对接市场;原来的农户成为农场工人、股东……这一经营形式的优势在逐渐显现。以下引起“农场经济”出现的原因中,最根本的是
A.有一批懂市场、懂经营的人偏好农业 |
B.经营农业能得到政府更多的扶持 |
C.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经营形式作出调整 |
D.上海郊县的环境为此提供了条件 |
财政部决定从2014年起,对中央企业税后利润的收取比例提高5%,增收部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这部分税后利润及其用途是
A.国有资产收入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 B.国有资产收入和国民收入再次分配 |
C.集体资产收入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 D.集体资产收入和国民收入再次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