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我国能源和资源的总量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却很低。例如,我国人均国土面积0.8公顷,人均耕地0.11公顷,人均草地0.33公顷,人均森林面积0.1公顷,分别为世界人均值的29%、40%、50%、17%;人均原油可采储量2.6吨,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1 074立方米,人均煤炭可采储量89.8吨,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5%、4.5%、50%。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必须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
(1)运用有关经济常识,说明怎样才能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谈谈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正确性。
(3)请从依法治国的角度,阐述如何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四川绵阳市区内设立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和九州体育馆帐篷学校,看望在汶川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师生。温家宝走上升旗台,充满感情地向同学们说,“我希望大家要面向光明的未来,昂起倔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炙热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来前进。”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应该怎么样理解“挺起不屈的脊梁”?(6分)
(2)通过对文化生活的学习,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到“挺起不屈的脊梁”?(6分)
材料一:“磨剪子来,戗菜刀……”北京民俗博物馆展厅里,不少参观者正在通过点击电子触摸屏感受京城“叫卖大王”臧鸿的原声。剃头挑子,招揽顾客的各种响器,同仁堂的药罐,全聚德的匾额,六必居的酱缸……“老北京商业民俗文化展”上300余件展品,生动再现了老北京的商业历史,三百六十行等民俗文化,让参观者流连驻足。“看这些物件儿,听这些叫卖声,觉得很亲切,总能令我们想起过去的日子。”正在参观的一位北京市民如是说。一些外国朋友在那里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欣喜的赞叹声。人们呼吁留下祖先的记忆,留住民族之根。
材料二:在古都北京,无论是红墙黄瓦的皇城宫府,还是青砖灰瓦的百姓之家,都积淀着北京及至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底蕴,释放着不朽的东方文化魅力,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北京也与世界上的许多古城一样,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之间进行着艰难的选择。当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的时候,往往是一条条胡同、一个个四合院在“拆”字声中化作记忆的时候。其实,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针对一些地方民间艺术日渐衰落,绝活绝技后继乏人的现状,近年来多次呼吁,如不抓紧抢救,“再过20年,我们原生态的民间文化遗产基本上就会失去了”。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表示,精美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留下祖先的记忆,非常重要。
(1)在现代社会,留住“祖先的记忆”和“民族的根”有何现实意义?
(2)我们应当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自主探究:调查当地优秀文化遗产及保护情况
(1)文化遗产包括以下几大类别:绘画、雕刻、工艺品、文献古籍等有形文化遗产;戏剧、音乐、工艺技术等无形文化遗产;节日、信仰等民俗文化遗产;建筑、古老的街道、名胜古迹等纪念物。调查活动可以采用实地考察、走访专家等形式,也可以借助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
对当地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了解,可通过采访当地居民;走访文物局、博物馆等职能部门。
(2)在分析的基础上,向有关部门提出如何有效保护开发和利用当地文化遗产的建议或方案。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革命战争历史题材的小说、电影被改编成电视剧。而有的改编者没有了解原著的核心精神和原著表现的时代背景、社会本质,存在着误读原著等问题,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为此,国家广电总局专门下发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成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对这类题材的文学作品改编问题进行了规范。
结合文化创新的知识,你认为应怎样进行“红色经典”的改编?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问埃及时,参观了埃及国家博物馆,参观后说:“今天对埃及博物馆的访问留下了深刻印象。博物馆的馆藏表明,埃及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从这里面我们也感受到一点,就是要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借鉴,这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既要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为什么“我们既要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