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从2004年“首演开始,99场演出场场爆满,反响非常好”。“让年轻人一生之中到少看一次昆曲,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这是白先勇将青春版《牡丹亭》引进高校的原因。”
“《牡丹亭》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大众欣赏传统戏剧,这是正统、正派、正宗的演出。”白先勇说,“我们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做出美的东西来教育大众。” ——根据报刊摘辑
材料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立档、研究、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1)根据材料一、二,阐述白先勇的做法属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故宫这类有形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有何差异。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诗经·大雅·大明》
材料二:上图是西周的青铜利簋,高28厘米,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临潼县零口,现在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件利簋的内底就镌刻着周武王在讨伐商纣王之前占卦问神的铭文,共32字。
材料三:武王克商是“上古三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史料记载不甚清晰,武王克商的年代长期不能确定。两千多年来,中外学者根据各自对文献和西周历法的理解,形成了数十种看法,最早的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130年,最晚的为公元前1018年,……近年来,专家们对周人的都城进行考古研究,确定克商之年应在公元前1050年至公元前1020年之间,前后差距缩短至30年。专家们又通过现代天文学方法回推克商时关于天象的记载,得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1027年三个克商年的方案。其中公元前1046年与文献、金文历谱等记载大致符合,因此被认定为首推的武王克商之年。
——《教材》
(1)属于文字史料的是材料_______,属于实物史料的是材料_______。
(2)上述三则材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材料__________________。
(3)史学家王国维把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起来研究的研究历史方法命名为________。
(4)在通过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都无法对相关史实获得确凿年代的情况下,还可运用哪些新的研究方法取得突破?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难以支撑起平展的表面一样。因此“有衡”对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由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建立的近代政体是如何体现这种“均衡”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材料二下列是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2)概括说明材料二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4分)
(3)假如你是民国时期的闽商,想投资创办企业哪段时期最有利?为什么?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表中所列历史事件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
图片 |
历史地位 |
理 由 |
![]() |
罗马法发展史上第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
|
![]() |
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第二个里程碑 |
|
![]() |
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第三个里程碑 |
|
![]() |
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劝学篇》
材料二:“天下人民四万万,庶士亿万,情为百端,才智甚广,皇上仅寄耳目于数人,而数人者又畏懦保禄,不敢竭尽,甚且炀灶蔽贤,壅塞圣听,皇上虽欲通中外之故,达小民之厄,其道无由。名虽尊矣,实则独立于上,遂致有割地弃民之举,皇上亦何乐此独尊为哉?”
──《公车上书》
材料三:“……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塘,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1)以上三段材料分别代表哪些派别,他们对西方民主政治各是什么态度?
(2)材料三中对皇帝的态度和材料二有何不同,你认为形成材料三观点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